短篇小说:龙归大海,鸟归林(2)
刘一排
1982年,刘一排准备结婚,身为砖瓦厂会计的父亲,为儿子打造婚房,竟用不起一块砖,从底到上全部打的土坯墙。婚后,他就和父母分开,独立生活。微薄的收入,无法维持家庭开支。1983年,大女儿出生,买奶粉的钱都付不起,日子过不下去了。“这样下去可不行!”穷则思变。到了年底,他和妻子商量一下,卖掉了一头养了一年的猪,140元,母亲又给他添了20块钱,买了一辆“长征”牌加重自行车,在朋友的指点下,辞去砖瓦厂工作,自谋职业,做起了小魚贩子,开始了人生的淘金征途。
刘一排有个表姐,嫁到了五十公里外的安徽泗县平山镇,表姐家在村外面有个废弃的瓜棚,刘一排就带着妻女在那里临时安个家。每天骑自行车到睢宁买鱼,连夜赶回平山镇,天亮准时出现在菜市场鱼市,虽然很辛苦,每天都能挣到二三十块钱,这让他尝到了甜头。
临近春节的一个夜晚,呼啸的寒风夹杂着雪花,刘一排带着满满一蛇皮袋子鱼,吃力地蹬着自行车,因为路滑,所以很慢,汗水湿透了衣服,纷飞的雪花打在脸上,针扎一样疼,雪花落在头发上化成水,冷风一吹又结成冰,用手摸一下头顶,像满头钢丝一样沙沙响。
刘一排一边艰难前行,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这一趟鱼能带来多少利润。“站住!”猛然一声断喝,同时几道强烈的光柱射在他脸上,睁不开眼睛,车子一滑,倒在地上,袋子里的鱼散落一地。几个人走过来,拿手电筒照了一下他的脸,又照了照他的自行车。“我们是派出所联防队的,看一下你的自行车牌照。”验完证照之后,有人问道:“这么冷的天,深更半夜不在家休息,跑出来干什么?”刘一排“如此这般”照实说来。几位联防队员顿生敬意,连忙把他拉起来,又帮他把鱼和自行车整理好,借着手电筒的光线,目送着刘一排继续前行。
那段时间,刘一排边做边摸索,很快找到了门路。他发现,货源在新沂窑湾一带。为了能赚取更多利润,他添置了一辆红色的“幸福”250摩托车,开始奔波于“平山一窑湾”的贩鱼路上。
苍天眷顾勤奋之人,1986年,刘一排喜得贵子,干劲十足,凭着他的踏实厚道和聪明智慧,1997年,当上了窑湾的鱼行老板。1998年,掘得第一桶金的刘一排,回到老家景湖村,盖了一栋新房子。从房屋的设计布局,到建房的用料质量,全部用心打造,得到亲邻的羡慕和赞赏。
刘一排有个弟弟叫刘一班,一直在北京打工,具体做什么工作,问他也不说,只知道他每周都会给家里寄来一千块钱,雷打不动。这让刘一排心动了:“弟弟到底在北京干什么工作呢?”刘一排决定去北京一探究竟,弄个水落石出。
从徐州火车站登上了去北京的绿皮火车,刘一排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听说要12个小时才能到达,“要整整一夜啊,人生第一次坐火车,而且是去伟大的首都!”刘一排激动又兴奋。“咣当——咣当——”火车慢吞吞地摇晃着,他睡不着,时不时用手捂了捂胸前,要知道,那可是他这些年积累的全部心血。他决定要去北京创一番事业。临行时,妻子把钱结结实实地缝在他的贴身口袋里,鼓鼓的钱还在,于是他放心了,就闭目打了个盹。从小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歌曲长大,如今终于要去北京,要看到天安门啦!刘一排梦中感觉自己到了北京的菜市场,卖鱼的摊主都对他热烈欢迎,他又当上了北京的鱼行老板。恍惚觉得弟弟刘一班给哪个大老板当助理,又仿佛觉得自己是哪个大公司的经理,脱掉卖鱼穿的工作服,换上了西装革履,每一个员工见到他都毕恭毕敬地喊他:“刘总好!”他开心地笑起来,顺手拍了拍旁边的一个员工回敬道:“你好啊,加油!”“干吗呀?神经病!”一声女人的尖叫声惊醒了他。揉揉眼睛一看,旁边座位上的美女正在对他怒目而视,刘一排的脸顿时像火烧一样,连忙说着:“对不起!对不起!”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