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短篇小说:两行家训

2022-08-28 21:50:51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天媒(外三题),柜中女婴半岁时,爷爷思忖着这是老天爷送给自己一个妹,于是,为其起名“天妹”。 天妹七岁那年,割麦天,五十岁的长工马豆根赶着铁角车往麦场拉麦,下玉泉沟沟

天媒(外三题)

 

柜中女婴半岁时,爷爷思忖着这是老天爷送给自己一个妹,于是,为其起名“天妹”。

天妹七岁那年,割麦天,五十岁的长工马豆根赶着铁角车往麦场拉麦,下玉泉沟沟坡时,梢马惊套,马豆根从车辕上甩下,被车轮压断了右腿。东家硬说是马豆根自作,只治伤不赔偿。爷爷那时二十三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岁数,往麦场一站,吼了一段“三田故里的开场锣鼓,念了几句道白:“俺,种的是仁义道德庄稼;锄的是为富不仁的恶草!”带领着几十个长工、短工,罢了工。

五黄六月,焦麦头儿天,连罢三天,东家受不了,把玉泉沟靠山一块荒地赔给了马豆根。爷爷领着一帮穷哥们儿,帮马豆根打了两孔窑。捡来乱石,砌了一个围墙,老光棍马豆根算是有了家。

马豆根是村里有名的“说家儿”,马家集牲口市上有名“牲口经纪”。这一瘸,长工、短工干不成,牲口市场进不得,眼见着只有饿死一条路,爷爷见状,想起一段戏词:为人当有傲骨,无傲骨近于鄙夫;取仁何惧吃亏,无仁心难为君子!遂带着七岁的天妹,辞了马家长工,住到了马豆根家。

“豆根叔,老侄子养活您。”一番话,马豆根老泪纵横。

爷爷凭一身力气,担起了这个小院。马豆根舍不得丢了他那张“巧嘴儿”。一天,见一媒婆来村说媒,开了心窍,由牲口经纪变成了“婚姻经纪”。

马豆根腿不灵,心灵。一天,他在院里闲坐,“砰”,听见一声土枪爆响,抬头看天,只见两只翅膀滴着血的野鸽掉到了玉龙泉边。马豆根对着土枪响处,愤愤骂道:“造孽!造孽啊,恁都不怕老天爷还恁一枪!”随即,拄杖而出,拾回野鸽,到马家集上“益仁堂”请医生包扎止血,带回家精心喂养。一两年时间,两只野鸽连生养加外引,小院便有了一群驯化有素的信鸽。

马豆根童年读过私塾,识文断字。他把鸽子分三色驯养。黑鸽专往男家送信,白鸽专司女方传音,一旦男女双方同意,花色鸽专送由他裁定的订婚通知。平时,他拄着拐杖,游乡转村,肩上卧着信鸽,一来采集各村男女婚姻信息,二来调教信鸽飞行路线。回到家,张家女,李家男,生辰八字,秉性特点,一一记在本上。但凡送信儿,把黄裱纸裁成巴掌大,毛笔写清,装进用竹子制成的小竹管,绑在鸽子腿上。三五年下来,马豆根便有了“飞天红娘”的神誉。

爷爷二十八岁那年,马豆根给他说了一个女人,爷爷断然回绝,给马豆根说:“老叔,等天妹嫁人后,我再成家。”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