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两行家训(4)
天媒(外三题)
李世民泪流满面。当夜,拉回千坛美酒,犒赏三军,次日,攻下洛阳。
公元627年,李世民一统天下。次年,带魏徵一行数人,从长安千里潜行,前来洛口村还愿。
但他走进当年那个小院,双槐依旧,人影全无。
恩人
贞观三年,李世民和太史令李淳风、魏徵一行数人,便装轻骑,二下中原,寻找恩人。
他们按卦行走。不一日,来到河洛圣地巩县神都山下。见半山一座石头垒成的农家院,门上悬一酒帘,上书“伏羲在此演八卦,对面便是黄帝家”。一行人下马,进入院内。
这是一个坐北朝南簸箕形的院落。院东,一棵枣树,树冠西倾;院西,一棵枣树,树冠东倾,像两团嫩黄色的云朵,搭肩拉手,合二为一。时晗春末夏初,午时的阳光斑斑点点洒满一院。院门口,一道银蛇似的清溪,喷珠溅玉,流向山脚下的洛河。
店主约莫五十来岁,赤裸着红里透亮的上身,一条白麻布,斜搭在肩上,手里掂着一根火绳。见有客来店,忙吆喝家人,打扫洁净,整治佳肴。眨眼工夫,枣树荫下摆好一桌。
店主邀李世民一行人人席。魏徵搭眼一瞧,桌上十盘菜,红、黄、绿、紫、白,秀色可餐。
店主介紹道:“此为节令野蔬。”说罢,用枣木筷子一一点盘,“柳絮、枸朴穗、圪针芽、槐花、榆钱儿、面条菜、刺角芽、黄花苗、白蒿儿、猪毛衣儿菜。客家,请……”
李世民先是礼节性地执筷轻点,忽儿一筷快过一筷,只觉入口清香,舌苔生津,遂啧啧称赞。
魏徵见状,忙问:“店家,此桌可有讲究?”
“这叫春风邙岭十宝宴。”
“啊!”魏徵手一颤,悄悄看下李淳风所示卦辞,忙问,“贵店可有大业二年的洛口窖藏酒?”
店主惊得手上火绳一松,掉在地上。取下肩上的白麻巾,连连擦汗,急问:“客家可是从长安而来?可是天下第一姓?!”
李世民惊得停住筷子,眼看着店家那张惊慌失措的脸。魏徵急答:“正是。”
店主人鸡子啄食似的连连点头:“有!有!有!”说罢,招呼家人,拿着撅头,在西边枣树旁挖起来,瞬即,店主从土坑中抱出一坛用谷草裹着的黑色四耳陶罐。
李世民一看,正是当年恩人疗伤犒军之酒,忙问:“此酒主人现在何处?”
“说来话长。三年前,也是这个时候,有一外地口音的红脸老汉携一麻脸妇人来店吃饭,说是已看了风信,申时在洛油码头搭船回老家。临走,将这坛酒送我,言道,这是他一生珍存的最后一坛好酒。三年后,当有天下第一姓的贵人从长安而来,请将此酒敬他,并说,他老两口托您之福,逢天下太平,回老家和子孙团圆啦,万勿牵挂。”
一行人吃惊得放下筷子。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