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散文作品:精神故园

2022-08-28 21:43:0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凛凛高风访故园,离开南泥湾机场,一路眺望延河两岸秀丽的田园、簇新的楼群和桃杏飞红、群山绽绿的撩人景色,我又重回延安,回到暌违既久时时念兹在兹的精神故园。 一 陕北高原,

凛凛高风访故园

 

离开南泥湾机场,一路眺望延河两岸秀丽的田园、簇新的楼群和桃杏飞红、群山绽绿的撩人景色,我又重回延安,回到暌违既久时时念兹在兹的精神故园。

陕北高原,山河苍莽,天旷地古,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谢子长、刘志丹就诞生在这块血沃寒凝、正气沛然的土地上。

刘志丹将军出生入死,为劳苦大众翻身解放“一心要共产”,以及体恤民情、爱护战士、深受群众拥戴的故事,见诸党的文献和民间传说,已广为人知。而他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党内生活中襟怀坦白、光明磊落、顾全大局、屈己奉公的崇高风范和坚强党性,尤为令人敬佩。这次到志丹陵吊唁,顺路到毗邻的甘肃华池县参观了南梁革命纪念馆。纪念馆所在的荔园堡,正是当年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建立的地方。一九三四年秋,根据党的决议,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荔园堡召开,正式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二十岁的习仲勋当选政府主席,刘志丹任军委主席。新生政权建立后,制定了开展土地革命、铲除封建所有制,发行货币、开设集市、活跃经济、减轻农民负担、予民生息,加强军事建设、开展“扩红”运动,重视文化教育、创办列宁小学和红军干部学校等“十大政策”,极大地调动了边区军民的积极性,为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多年共同奋斗中,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习仲勋视刘志丹为“老大哥”,对他的才干和人品十分敬重。在纪念馆陈列大厅,看到习仲勋写的一篇回忆文章,讲到刘志丹当年遭受诬陷,临危不懼,坦然以对的往事,读之感慨深长,令人动容。

一九三五年八月中下旬,正当蒋介石调动十万军队向全国硕果仅存的陕甘根据地发起大规模“围剿”之际,“左”倾机会主义思潮在根据地上层恶性膨胀,“左”倾路线的执行者给刘志丹等同志强加“右倾”“通敌”等莫须有罪名,在革命队伍内部进行“肃反”,逮捕并杀害了不少优秀干部。他们采取欺骗手段,以开会名义,要正在前线作战的刘志丹速回根据地首府瓦窑堡。当刘志丹走到安塞县真武洞时,迎面碰见从瓦窑堡过来的通信员,说有一封急件要送给第十五军团,因刘志丹就是第十五军团的副军团长兼参谋长,便顺手交给了他。刘志丹打开一看,原来是逮捕自己和其他人员的密令。他虽十分震惊和愤慨,但考虑大敌当前,为了不致党和红军公开分裂,不给敌人可乘之机,便不顾个人安危,神情自若地把信还给了通信员,要他直送军团部,并让告诉军团首长,说自己已去瓦窑堡了。他原打算到中央驻西北代表处申诉,不想一到瓦窑堡便被投入监狱,连妻子和五岁的女儿也被禁闭起来。所幸不久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在毛泽东直接干预下,“刀下留人”,冤狱平反,被捕人员全部释放。刘志丹出狱后,毛泽东、周恩来接见他,他除衷心感谢党中央的英明处理外,没有丝毫怨言,并在多个场合向当地干部反复强调,革命利益高于一切,必须绝对服从中央领导,听从中央调遣,诚心诚意地到各自岗位上为党工作,为人民效力。一九三六年四月,刘志丹率部东征时不幸牺牲。“有志竟成千古业,丹心一片付工农。”(续范亭)噩耗传来,军民痛悼,毛泽东深为惋惜地写道:“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