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作品:精神故园(4)
凛凛高风访故园
长期的艰苦操劳换来丰硕成果,也损伤了安全的健康。一九九三年七月,安全突发脑溢血在延安病逝,终年六十八岁,延安各界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遵照他生前意愿和群众请求,部分骨灰安葬于纸房沟,乡亲们自愿捐款,为他修建了陵园,竖立了塑像。成立于一九三八年,曾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高度赞扬和捐款支持的延安民众剧团,根据安全生平事迹创作了民歌剧《魂归纸房沟》,在城乡巡回演出,受到热烈欢迎。人们从这位可敬的文艺战士身上看到了什么是共产党的宗旨,以及什么叫“全心全意”“完全”“彻底”。
三
那天回到宾馆,朋友带来一本书,说是黄根品写的,没事时可以翻翻。黄根品我当然知道,做过延安市郊林场场长、地区林业局副局长,说来也算熟人。书名《树魂》,薄薄的一百八十多个页码,看上去并不起眼。出乎意料的是,当我躺在床上打开这本已被翻得很旧的书本随意浏览时,那些娓娓道来的翔实文字和文采斐然充满激情的笔调立刻抓住眼球,一个意气风发的建设年代、一种理想绽放的精彩人生展现眼底,竟让我联翩怀想,彻夜难眠。
由于自然灾害和战争破坏,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因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成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一大瓶颈。为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的号召,一九五六年三月一日至十日,共青团中央、国家林业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延安联合召开“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来自全国二十七个省(市、区)、十六个民族及部队、铁道、文教系统的一千二百零四名代表参加会议。开幕当天,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宣读了中共中央的贺电,并作了题为《青年们:把绿化祖国的任务担当起来》的报告,贺电与报告以强烈的鼓动、感召力引起热烈反响,全场掌声雷动,一片欢呼。正是在这样的气氛中,来自浙江的代表黄根品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主席团递交了要求留在延安,为绿化革命圣地贡献力量的申请。大会期间,延安南关广场举行了“绿化延安动员大会”,各地代表与延安青少年近万人在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和杨家岭植树三万五千株,胡耀邦和林业部副部长罗玉川、陕西省委书记白治民等与青年们一起参加劳动。三月十日闭幕式,当大会主席宣读浙江省委同意黄根品留在延安的批复时,全场再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一群延安青年将黄根品举起来,簇拥着上了主席台。面对代表们热切赞许的目光,他只说了两句话:“从现在起,我就是一个延安人啦。我要为绿化延安奉献青春,决不辜负‘青年这个光辉的字眼。”
这次隆重热烈、影响深远的大会引发了延安乃至全国第一次大规模的造林运动,也开启了黄根品扎根延安二十三年,从一名热血青年成长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人生之途。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