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5)
粲然双璧
在李庄的这段时间,真正使和才得益最多的是李霖灿强迫和才学习国际音标的事。在开始的时候,和才严拒学习,他对李先生说:“你家就别再难为我了,这些横行霸道的螃蟹蚯蚓符号我是绝对学不会的。”学生坚不学习,老师也严拒放弃,经过反复解释,阐明音标的正确使用,始知能对日后纳西文字语言的发展会有极大的帮助后,和先生开始认真学习。短短半年,深入堂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此后和才终日埋首,运用音标记录了许多麽些经卷与故事的正确发音。可以这么说,在40年代,和才先生绝对是世上唯一懂得使用国际音标,并且有能力正确记录东巴经卷发音的纳西族东巴。
抗战胜利以后,“中央博物院”在1946年10月回到南京,李霖灿奉令“前往上海接收和平博物馆,书记和才随行协助”,就这样他们又一同来到了上海这个花花世界,十里洋场。
和才很快地发现在上海要是没有地图,可能就会走失,一去不返。他与李先生说:“在这里,要是没张地图可不行哟!”说着就拿出了他画的上海地图给李先生看。李霖灿后来说,和才实在是一个极为聪颖之人,心细且胆大,他是用蜘蛛织网的方法,以乍浦路的和平博物馆为中心,一环一环地往外扩展,直到各个枢纽电车站为止,简单又清楚。
1947年元月,和才接丽江家信,因兄嫂去世,母病重无人照顾,必须返乡安顿。“中博”曾昭燏先生核准给假半年,和才于当月21日农历除夕,离沪飞昆明。临行前数日,和才向李霖灿展示一张四开大小石印的字帖,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堆的以音标注释的象形文字与拼音文字,李先生立刻意识到和才要回乡去革东巴文字的命,他想要把东巴象形文字与哥巴拼音文字混乱没有标准的局面,一举统一。这可是秦始皇加李斯的工作,李先生很是为和才的决心而感动,但也善意地提醒和才,信心与成功之间不尽然是等号。因为这等于是把埃及象形文字一下子要跳跃到拉丁字母的工程,也等于是走一趟把甲骨文推进到注音符号的三千年岁月,真是谈何容易。
遗憾的是:大约一个人走到时代的前端太远了,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和才就是例证。和才的想法落空了,但他也不是第一位有心想要改革自己本族文字的纳西族东巴而以失败告终的,在40年代,丽江黄山长水村著名的东巴和泗泉先生也曾经做了大量整合“音字标准写法”的工作。音字的出现是东巴文字发展上的一大进步,一个跳跃,一个全新的版本,唯以其成因复杂,写法纷乱,难于记忆,东巴们多不耐学习,于是成了自由发挥的情形。“相沿成习,约定俗成”是文字语言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如果没有一套作为基石的范本,根本就没有约定,哪谈得上相沿,那么这种正在发展中的文字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