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大厝与灯号(3)

2022-08-28 21:32:0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阮的乡里 阮的厝,护龙是谢土的一个重要仪式,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寓意吉祥富贵。把龙护在大厝里当是民众的心里意愿。那年重修大厝护龙,我记忆犹新。午夜子时未到

阮的乡里 阮的厝

“护龙”是“谢土”的一个重要仪式,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寓意吉祥富贵。把龙护在大厝里当是民众的心里意愿。那年重修大厝“护龙”,我记忆犹新。午夜子时未到,大厅里已经准备了不少烟花和鞭炮,五叔和几位生肖属龙的男丁早早拿着借来的大锣在屋顶上等着,其他的宗亲也围挤在大厝内外候着,有的还把家里盆盖锅盖等各种能敲响声音的都带来助威。吉时一到,大锣声即刻响起,烟花和鞭炮燃起,五叔的大嗓门带头喊开:“龙来咯,护来咯!”随即,屋顶的和大厝内外的宗亲们也跟着高呼起来,声音一波盖过一波。半个来小时过后,大家仍意味犹尽。

出海啰

有灵气的乡里,当然也会是繁荣的乡里。古早时节,一条繁荣的重要通海官道就行经阮的乡里。

在灵山圣墓作了出海的行香仪式后,便就从玉井这个地方开始启程。玉井“乌面宫”前有一座官路亭,是供过往行人歇脚或避雨的,亭子很大,可供二十来人或站或坐。往前行走,不远处过了皇墩“只仔林”就抵达“官路桥”。凤园的老人家介绍说,他们少年家时这石桥还在,桥如洛阳桥缩影,桥面是长条石板,桥墩犹如小木船状。桥不长但很宽,从一条不宽的沟渠而过。过桥便是热闹的驴驼巷了,也有叫驴驼沟的。南来北往的驴子,从城里以及其他地方运来准备从后渚港装船出海的货物。或者,驮上从后渚港上岸的货物,运往天南地北。驴子在这里喝一下水,歇歇脚。驴驼巷周围便是染布坊、店仔口等一系列的配套商圈。老人们说还见过这里曾经立着一块大石碑,至于上面刻着的文字是什么,大家却忽略了。从阮乡里过的最后一站是凤园的城仔口,出海的队伍得祭拜这里的“山仔楼公”后,再过洋店往后渚港,而后扬帆远航,漂洋过海。

古代重要贸易之路从阮乡里经过,难怪吾乡人早早就有了生意头脑。有一句顺口溜说:“云鹿卖花蕊,皇墩剥草子。”这“草子”,就是灯心草,顺口溜说的是云鹿乡里是种花卖花的,皇墩乡里是种灯心卖灯心的,都是这一带出了名的乡里。灯心草可以做药,可以做油灯的灯芯,皇墩的灯心草远销漳州、仙游、福州等地,还远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呢!

大坪山上,郑成功跨马远眺。山的东麓,是阮的乡里阮的厝,鸟语花香下烙印着阮的灯号。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