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人生的信仰(3)
妈妈的人生信仰
所谓修理和加固,其实就是用铁丝、竹竿,把篱笆上那些枝枝蔓蔓、藤藤绕绕,看上去很零乱的东西,进行一次彻底的规整。只见妈妈用拇指粗的竹竿把树的两边牢牢夹稳,慢慢压平,再用力拧紧扎牢,这样,篱笆就变成了一堵牢固结实、密不透风的墙。
修剪整理之后的篱笆,宛如一排排训练有素、精神抖擞的卫兵,昂首挺立站在房屋四周,特别气派,既杜绝了鸡鸭等家禽对蔬菜的偷袭,又像一道绝美的风景装饰了自家的园子。这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做法,尽管不是妈妈的独创,但经过她的改进,便会引来众多父老乡亲的参观和效仿。
每年春季,房屋四周的篱笆上总会爬满五颜六色的牵牛、月季和蔷薇,轻风摇曳中,整个院子姹紫嫣红、蝶飞蜂舞、花香扑鼻,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人行走在篱笆编织的柴门中,再倒映在房前碧波荡漾的池塘里,真有一种人在画中走,画在水中映的情趣和悠然。
如今,很多有钱人为远离城市的喧嚣,总会想方设法到南方绿树掩映的乡村买一块地,建一栋房,养几只家禽,再躺在院子的长椅上泡一壶茶,沐浴着午后慵懒的阳光,去尽情享受人生的曼妙与悠闲。其实,这些有钱人眼中的欢愉,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实现了,而唯一不同的是,那时因为家穷,根本就没有闲心去留意大自然的恩赐。
大家都说,妈妈是一位神奇的化妆师,不但可以把平淡无奇的日子过出滋味,枯燥乏味的生活变得多彩,而且还能把杂乱无章的园子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在她的人生词典里,哪怕条件差一点、生活难一点、日子苦一点,只要能开动脑筋、踏实肯干,保持乐观的心态,依旧能找到生活的乐趣,战胜人生的苦难,活出别样的精彩。
一次,我从老家休假返京,见时间还早,便和两位送行的朋友坐在候机楼的茶座品茗,当我起身到前台结账时,服务员指着墙角红木椅上那位男士说:“您所有的消费,他替你付了。”
我惊讶地看着那位西装革履、目光炯炯、气宇轩昂的先生,心想,我与他素昧平生,更谈不上有任何交集,八成是搞错了。于是,我决定上前探个究竟,便径直走到他跟前说:“同志,咱俩非亲非故,您为何对我如此慷慨?”
只见他面带微笑地站起来回答:“老弟,没错,您还记得十年前马家渡那位拉货上桥的车夫吗?”车夫!顿时,我记忆的闸门随之开启:那是一个华灯初上的傍晚,我休假回老家途经马家渡桥边,见一位年龄比我稍大的男子正爬坡拉车,他兩手死死地扣住车把,头几乎贴到地面,倾斜的身体在灯光的映照下,胜似一张拉满弦的弓,他咬牙用劲时,脖子上凸起的青筋像蚯蚓一样蠕动。他的体力已严重不支,千钧一发之际,我健步冲上去使劲一推,他便成功登顶。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