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花的海洋”(2)

2022-08-28 21:14:29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姑娘是个“鸭司令”,天气炎热,嫩绿的秧苗经常会遭虫子侵扰。 父亲赵建国对小欢说,禾苗即使长得最好,如果不掌握虫龄动态,有时禾苗会在一天内遭到虫子的疯狂蹂躏,

姑娘是个“鸭司令”

天气炎热,嫩绿的秧苗经常会遭虫子侵扰。

父亲赵建国对小欢说,禾苗即使长得最好,如果不掌握“虫龄”动态,有时禾苗会在一天内遭到虫子的疯狂蹂躏,直接影响到了稻谷产量。父亲还告诉她,我们种植的水稻尽量不施用农药,保证稻米的原生态价值。

小欢家庭农场生产的“两山谷”,还被国家商标局批准注册。

起先,赵小欢特别怕虫子。

母亲教她认识稻飞虱时,小欢全身都会起鸡皮疙瘩。因为小时候她就知道一种叫“虱”的虫子,父母经常说这些虫子只长在肮脏邋遢的动物身上。父母这样说的目的,就是让女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身上就不会染上虱子。

小欢对于稻飞虱,虽然特别敏感,但是不怕了:“这些稻飞虱,像密集的蚊子全部叮在稻苗的脚跟上,靠吸取禾秆的汁液生存。如果汁液被吸干,稻秆就会倒伏,稻子也就毁了。”现在,赵小欢不仅懂了许多,而且发现虫子多了,她就会调动“鸭兵们”来帮忙,再不用犯愁了。

小欢父亲幽默地说:“安吉乡下有句俗话,三个女人胜过一拨鸭,叽里呱啦声音响。”现在,三千只鸭子嘎嘎、嘎嘎唱大戏,农场才充满了生机活力。

赵小欢这样想:父母一年忙到头,天天都在操劳农事,觉得很心疼。自己虽然在小镇上兼任了一份自由职业,但还是觉得应该多为父母“减负”。

小欢起先提出要帮父母做农活,父母坚决不同意,说:“现在还有哪个姑娘愿意做农活?!”

“你们现在年纪不算大,今后如果让我来接替你们,我不懂农事、不懂技术,那怎么行啊?”

女儿此话一出,让父母的心里亮堂了许多。

赵建国是家庭农场的“总调度”;干美琴是专职农作物植保员;小欢率领“鸭兵”,挑起了除草、除虫和耘田的担子。“家庭成员”中,还有插秧机手、旋耕机手、收割机手和育秧技术员、烘干机操作员和基地生产管理员,一家人种植稻子的信心与底气更足了。

自从“鸭兵”下田进入“劳作”之后,小欢可以安心地腾出更多的时间帮父母做些其他的事。稻谷翻晒、烧饭做菜等等。城里用户需要“两山谷”大米时,小欢会驾着小车来回赶七八十里路程。有的用户住高楼,她都会将50斤重的一袋袋大米肩扛到用户家里。用户见送米的还是一位年轻姑娘,都说“真是少见,真是少见!”纷纷称赞小欢特别能吃苦的精神。

赵小欢赞赏“稻鸭共育”,她爱上农场还有一个原因:农场的机耕路、沟渠边,都种植了蜜源植物:芝麻、孔雀草、白日草、香根草、波斯菊和硫化菊等多种花卉,增加了田间生物多样性,保护了害虫天敌的种类。

赵小欢和母亲干美琴还特别爱花,每当田野鲜花盛开时,母女俩多会留下一张张倩影,朋友群里经常领略到她们家“花的海洋”。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