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文化流浪者(3)
书香
我一边经营小书屋,一边采写新闻报道,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为提高金橘知名度、传播科技知识,我开始写新闻报道,白天逢圩日经营小书店,闲日下乡村采访,晚上挑灯夜战写新闻,一批批宣传金橘产供销的新闻报道分别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和《江西日报》《信息日报》等60多家报刊发表。同时,我组织了一支农村文艺演出队,自创自编自导自演,深入乡村演出,使小小的圩镇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声有色……那一年,我被评为全县优秀乡镇文化工作者;那一年,我在国家级、省级文学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20多篇,还被县委宣传部、县文联评上了全县文学艺术创作一等奖。
小小的书屋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1993年,我被选调到吉安市一座两亿多元投资的安村水电工程建设指挥部担任宣传员,我把水电工程建设的新闻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把工程建设的进度新闻做到了北京,采写的新闻报道在《中国水利报》《长江水利报》《江西日报》等报刊,几乎隔三岔五就刊发,文艺副刊时有小小说、散文见报。一年零六个月后,因水电工程建设工地发生一起重大杀人案,案破后,我采写了一篇长篇通讯在《江西法制报》头版头条发表,被时任县公安局局长看中,被选聘到了县公安局从事公安宣传、文秘工作。
在遂川警营,一切从零开始,从学艺到学法,转变写作角色,我就像一条小鱼儿,跃入了大海,如鱼得水,迎风破浪勇往前行。我一边做好文秘工作,一边开始写作公安新闻,不久《人民公安报》让我崭露头角,一篇篇公安新闻报道、文艺通讯、纪实文学、警方特稿不断在《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社会与法》《法制与新闻》等法制报刊发表,每年上稿300余篇,成为公安新闻、文学创作达人,尤其是《人民公安报》有一天的报纸8个版面中3个版面刊发我3篇稿件,开创了基层县级通讯员写稿刊发国家部级报刊歷史之最。我一边写新闻,一边创作文学作品,写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2014年9月,我走进了北京鲁迅文学院学习。25年警营写稿创作,塑造了许多公安英模,全国、全省优秀人民警员,成为全国、全省公安系统学习榜样……我被江西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公安宣传先进个人7次,荣立三等功3次、嘉奖9次。
我是从家乡那间小书屋走出来的一位文化流浪者,我时常想念它啊!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