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灯绳,黑夜里的守护神(2)

2022-08-28 21:08:26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一根灯绳,终于有一天,我实在忍受不了那暗淡的光带给人的那种压抑。我捻起灯绳,一边摇晃,一边问,娘,咋不换个大灯泡?娘说:就这,每月电费也几块钱哩,

一根灯绳

终于有一天,我实在忍受不了那暗淡的光带给人的那种压抑。我捻起灯绳,一边摇晃,一边问,“娘,咋不换个大灯泡?”娘说:“就这,每月电费也几块钱哩,得省着点儿。”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突然想到,似乎很长很长时间,家里没沾过荤腥了。一斤猪肉就3块钱,娘在乡里的肉摊儿旁踌躇了无数次,到底没买半两。集市上转悠一上午,往往是提溜两个大白菜回来。顿顿能吃上清炒大白菜也谢天谢地,漫长的冬季,这都不能保证。夜色弥漫,昏暗的电灯下,我们一家人围着我爹自制的杨木炕桌,有滋有味地吃饭。经常是玉米糊糊、烧山药蛋,就着咸咸的老腌菜。

忘了从哪天起,屋里的灯光变亮堂了。拉开灯绳,就像打开了白昼的开关。60瓦乃至100瓦的灯泡,照着我们笑靥如花的脸,也让黑暗彻底逃遁。更让我欢欣无限的是,一根一根的灯绳,如春夏院子里的牵牛花,遍地安家。堂屋有了灯绳,西房有了灯绳,院里有了灯绳,南房有了灯绳。嘿,连茅房也有了灯绳。多少年了,最怕夜晚贪吃了,后半夜拉肚子。跑茅厕是三更半夜很恐怖的事。一头冲进黑夜,只有天上的星星照亮。树影婆娑,猫头鹰凄厉的叫声,流浪猫幽暗的眼……有点儿风吹草动,都会自己把自己吓个半死。我曾是那么钟情我家养的名字叫“狗”的那只大黄狗,有那么两三年,它是我半夜上茅房最好的陪伴,我蹲厕所,狗蹲我旁边。我摸着顺溜溜的狗毛,好像摸着一把凌厉的剑,狗涨我胆。但是,我更梦想一万次,院里有一根可方便拉拽的灯绳,刹那间带来明晃晃的光,可逼退深不可测的黑,让我不再胆小如鼠,在黑夜里抱头鼠窜。

十七八岁,我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安放自己成长的青春,春夏秋三季,我搬到隔堂屋的西房睡觉。长大了,不再有那种黑暗里幻化出的莫名恐惧。我喜欢在静静的夜里,在柔和的灯光下,流露一个少女的漫漫心事,马蹄表嘀嗒嘀嗒,不知疲倦,声音仿佛能穿透世间万物,独独敲打不动我悠悠走神的心。眼前的书桌上,桌上的日记本里,密密麻麻写满了我的心事,还配有油笔的素描小画。

偷偷翻着他正青春的一张照片,帅气得让我泪流,无声的泪和着窗外的雨,是让人肝肠寸断的。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他送我一张照片,照片后一句他摘抄的宋词,也送我一个转身的背影。

在学校旁左手的一个小饭馆里,好几次,看见他与一个眉眼清秀的女孩儿一起吃山西拉面,筷子挑起长长的面条,牵扯着他们彼此眸子流出的无限深情,深情得旁若无人。一根根白白的面条像一束束探照灯强光,刺得我落荒而逃。唯有黑夜能掩饰我的自卑,可以恣意婉转一腔惆怅,遗世独立。一个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死刚强如铁的女孩儿,却被青春撞得五迷三道,犯花痴。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