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灯绳,黑夜里的守护神(3)
一根灯绳
西房的木门之上有一个四方的玻璃窗,贼亮的灯光无遮拦地穿过堂屋,再通过爹娘门上那扇一样的窗,打在他们的房内。一定是半夜醒来撒尿,他们看见我不息的灯,会喊:“大丫头,快睡觉,这都几点了——”很是质疑与不满。我赶紧躺下,揪那根灯绳。有几次,疑似听到爹的脚步声在堂屋响起,慌忙中我用力过猛,竟然把灯绳齐根揪断,于是就有一夜的灯光照我。次日一早,爹起来,找了新线绳,踩在高凳子上,小心翼翼地给拉盒里穿线拴灯绳……更多的时候,随着清脆的关灯声,一腔心事淹没在黑暗中。有三两秒,能感到灯绳刚放手后那种失托,它在无边的虚空里晃动身体,像无依靠的人,摇摇摆摆,慢慢地,慢慢地,安静下来,复归垂直。
那时候,由于电压不稳,村里经常停电,往往毫无防备,会被黑暗突然袭击。习惯了亮,再陷入黑,很让我们手足无措。而每次再重新来电时,孩子们太性急,总是第一时间抢着拽灯绳,急切迎接光亮。奇怪的是往往弄巧成拙,强光如一道闪电,就听得轻微一声“啪”,家里又复归黑暗——灯泡闪了。爹于黑暗中打亮手电,左手执起灯泡,对着手电,照啊照。观察一两分钟,会无奈地说:“钨丝断了,这灯泡用了还不到两个月啊!不得已,抠抠搜搜拿出一块钱,让我弟弟去小卖部再买一个。待到光亮满屋时,爹不忘叨叨,“以后拉灯绳慢一点儿啊,慢点儿!”我和弟弟妹妹不住地点头,诺诺连声。灯光下的我们,一定也像一根根瘦骨伶仃的灯绳。我们不也是牵扯着爹娘的希望之光吗?他们无怨无悔,接受着彼时时代与社会赐予的一切,无论灾害与磨难,贫穷与疾病,悲伤与泪水。而黑夜与白天的交替中,播种与收获的奔波中,汗水与泪水的交汇中,他们总是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多苦多难,不曾绝望,不曾停下,不曾放弃。
他们是追光的人。
灯绳是黑夜的守护神,守着灯光,守着屋子,守着屋里的男人、女人、孩子。一年年一天天,一辈又一辈,深情地抚摸一双双拉灯的手,凝视和容纳着烟火人间里村人丰富的表情。世世代代,人们像犁地的牛,守着青山绿水,几亩农田,一方热炕,就把日子过得心满意足。
真是没料到,那根摸了千遍万遍的灯绳,直到有一天,让习惯拉灯的手,伸出去,再也触摸不着了。
原载《天津文学》2021年第2期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