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我妈妈第一次住院
对抗
这次,是我妈第一次住院。轻度脑梗塞,多亏发现得早,不算严重。让医生警觉的是她的糖尿病。早上查房,主治大夫推推眼镜,问她吃饭和用药情况。我妈声音发虚,说,农村人,没那么讲究,一天三顿饭……女医生听完后说,控糖光靠服药不行,还得管住嘴!轻软的口吻中闪烁着责备。
“不让吃这,不让吃那,七老八十的人了,嘴巴封住,就算活上百岁有啥意思?”昨天才人住的48床说话了。这几句话,字字不连,火中爆豆一般,看似自言自语,又具有明晰的针对性。
女医生一时语塞,系着口罩带的耳郭倏地红了。
48床的话,我妈也说过。而医生的责备,我也有过。有年冬天,女儿非要吃西瓜,冰冰凉,瓤还是粉的。一旁的我妈身体没动,可急巴巴的眼神,仿佛能拧出大把的口水。防盗窗的阴影,印在她脸上,那束渴望的眼神,仿佛来自一座监牢,刺得我心疼无比。年过七旬的母亲,坚韧无比的母亲,已经被糖尿病画地为牢了七年!她不是贪嘴,是因为代偿性的逆反心理,颠覆了她原有的习性。
唉,世上有些摆明的道理,一旦跌入活生生的日子里,也只能形同虚设。所以,48床的话,看似冒昧,却凝结着久被疾病困扰的人们的幽怨和愤懑之情。
医生又交代了几句,带着一帮实习生走到了48床跟前。48床老太太姓王,76岁,目光清冷、犀利。昨天来时,见她没有家属陪同,我就主动搭讪,想帮点小忙。她嘴上说谢谢,却事必躬亲,拒我于三米开外。
听48床和医生的对话,得知她是退休职工,家在附近。每年两次人院,只是为了静脉注射点疏通血管的药物。没想到今早,48床的空腹血糖,比我媽的还高。我妈闻之,暗暗松了口气。似乎,同一场考试中,我妈考了60,而48床才考了59。我唏嘘我妈的乐观,与早上采血时,判若两人。
几十年的农活,把我妈的手打磨得枯瘦有力,指尖上布满微黄的老茧。护士捏着钢针,拽着她的手,就像擒住了一个小偷——而她的手臂暗暗较劲,像根回弹的弹簧。从消毒到穿刺,我估摸她能吸进肚里足足有一公斤凉气,紧张得我面部的肌肉也跟着她不时地抽搐。采完血,老人家泪光闪闪,虚汗莹莹,病房里都能听见她单薄的胸膛传来通通的心跳声。好半天,她才缓过来劲儿,说自己上辈子一定造孽了,这辈子才会受到这般苦。
走之前,女医生照例强调了一些注意事项,大家都没说啥。床头柜上,48床的手机嘟嘟闪了一下,她伸直手臂拿起手机看了半天,然后整个人才松软下来。我把保温盒的早饭取了出来,48床却突然问我我妈今早的血糖,听到是11点,她隐隐吞下一口气,把目光转移到窗户上。这是10楼,能看到一个塑胶地坪的操场,空荡荡一大片空地,一圈圈的白线,直晃人眼。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