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游记笔会:海上仙都(七)

2022-08-30 15:30:04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太姥山,一 无论多少传说,這座山都与一位女子有关。传说中我最喜欢的,是那位让人感到亲切的劳动者。人们叫她蓝姑,她在山上种蓝,还种白茶。蓝的果可以吃,叶子可染布

太姥山

无论多少传说,這座山都与一位女子有关。传说中我最喜欢的,是那位让人感到亲切的劳动者。人们叫她蓝姑,她在山上种蓝,还种白茶。蓝的果可以吃,叶子可染布,白茶能治病健体,这简直像一首诗。后来人们将这位给尘世带来吉祥的女子称为太姥。

黎明时分,一声鸟叫,引燃了山顶众鸟欢鸣。想象太姥在世,会在这鸟鸣中开始种她的茶和蓝。茶与蓝一片片地铺展,催开了寺院里的钟声。

梵音直泄而下,海浪涌起,烘托出一抹玫瑰烟霞。烟霞腾挪,渐渐变得浑厚,太阳的金轮从浑厚中隆隆而出。

大地顿时一派澄明,满山的浓郁涂了一层葱翠。葱翠中看到与中原不一样的桐花,这里那里,像是丽人出浴,雪亮的芬芳,融化了天际。

海鸥是我见到的第一批游客,它们从海上飞来,自在地在葱翠间撒网。

这时回头,太姥山像一尊佛,披拂了红黄的袈裟。

对于大海而言,太姥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多少年前,它从大海的母腹中轰然而出。海的感觉非同寻常,当它耸立云天的一刻,海听到了接天连地的脉动。那么,也可以这样说,那些嵯峨的山石,即是凝结的海的浪花。浪花纯净圆润,每一颗都透着坚实与浪漫。

石与石之间的缝隙,被雨滴敲开。太多的鸟鸣灌进去,灌满再溢出来,满山谷流淌。

一块大石差点惊落万丈深渊,晃动了两下,又被风扶住。风肯定是太姥自家养的,携着芳香只在山里转,笑笑闹闹地把每一个角落都转遍。

山洞是要居住仙人的吗?一个个洞穴,哈出一团团雾气,雾气变成云朵,随山瀑流向很远。

岩上钻出来一棵小芽,岩以自己的湿润供养它。很多这样的小芽歪斜着、挺立着,与山岩共同诠释友好与信念。

前面是一线天,峡缝很长,人们却喜欢与自己叫板。女孩从峡缝攀到上边,刚打开一把青花伞,就被透彻的雨线覆盖。再细看,竟然是云隙间射出的一柱光。千峰万壑,总会有黄瓦红墙隐在其中,香烟缭绕着木鱼的清响。往往这时会变得步履轻盈,气韵宽展。

还会突现一湖水,像是太姥山的瞳孔,闪着幽蓝的晶明。这时有人大呼小叫,湖把那些叫喊滤了一遍,连声带水甩到很远。山石也会捧着小潭的清涟,人们叫作天水。天水似一个个茶盏,茶盏时而飘进几许叶片,那是野生白茶。仙境中的茶林,已是著名的白茶宗源。茶林一忽于云上,一忽于云下,采摘的时候,会连云气也带回来。

有姑娘在潭边煮茶,穿着麻衫的俏丽身影,让人想到那位太姥。在这里喝茶,与在下边的感觉不一样。高山上就着天水,挨着茶林,品的是自在与天然。

一路攀登,有人说看到了金龟爬壁、银鼠跳崖,或是玉兔听潮、九鲤朝天。可我看到了一个世俗世界:农妇在弯腰提水。孩童在赤裸洗浴。牛卸了耕耘的农具,扭身望着夕阳。一个麦场不大,石滚却不小。一只蛤蟆,看到我竟毫无顾忌,仰头大叫,只是叫声听不见。有人害羞了,红着脸背转身去,像第一次出来赶集的村姑。那是些乡嫂吧,聚在一起,也不管姿态雅不雅,摇头晃脑,伸腰拉胯,肯定上演着什么好戏。还有穿长衫的绅士,挺胸凹肚,高谈阔论。远远的单单的可是老子?在那里思想,又像送别刚刚问道的谁。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