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笔会:海上仙都(五)
太姥抒怀
太姥山,我慕名已久,这次有幸随采风团登览此山,深感填补了一段人生的空白,登山归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太姥山位于闽浙交界的福鼎市境内,滨临东海,素称“山海大观”。山中道观寺庵众多,摩崖碑刻林立,文化积淀丰厚。山由怪石垒叠,浑然天成,傲岸秀拔。每块石头像人工打磨过似的,给人一种圆滑温柔、亲切和谐的感觉。
为了解此山的前世今生,登山前我翻阅有关史料:传说太姥山原叫才山,尧帝时一老妇为躲避战乱居于山中,以种蓝为生,人称蓝姑。蓝姑勤劳善良,乐善好施。有一年,麻疹疫情发生,山下的孩子一个接一个死去,善良的蓝姑心急如焚。后来,她以茶叶医治此病,救活了很多孩童。百姓感恩戴德,蓝姑辞世后,被奉祀为神明,称老母。传至后世,称太姥娘娘,才山也改名叫太姥山。
太姥山的石头虽沉默无言,却像是活的一样。无论独立、并排,或垒叠,各自成型,千奇百怪,蠢蠢欲动。曾有人给这些石头命名:“九鲤朝天”“金鸡报晓”“玉兔听潮”“玉猴照镜”等,一个个高深莫测的样子。古人有诗赞曰:“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确乎道出真谛!
当我们走到刻有“太姥山”三个苍劲有力大字的地标石前时,游客云集,人们用手机在纷纷拍照。这里算是山门吧,有何奇妙之处?我正茫然,导游指着地标石背面的太姥山山峰说:“这叫‘夫妻峰,是太姥山的主峰。”
这一高一低两块美石构成的万年夫妻,置于山雾迷蒙的高山之巅是何等的逼真传神!他们深情拥偎,窃窃私语,我似乎听到了他们谈话的声音。这时旁边的游客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尤其男女青年,笑声更加爽朗。我知道他们的谈笑内容来自于那历经沧桑的恩爱夫妻。是的,他夫妻俩不管严冬酷暑、风吹雨打,在那高山之巅的茫茫时空里诉说些什么呢?我想或许是妻子向出远门归来的丈夫叙说孩子染病被太姥娘娘治愈的经过吧,她那情意缠绵的身影楚楚动人。这石头使我一时神思恍惚,我望见太姥娘娘为给山下的孩子治病,手抱药叶急匆匆在山间穿行。
登山从这里开始了。那天太阳特别烈,气温是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登山的激情伴随着高温天气,我的衣服全湿透了。好在烈日下,山更青,景更明,水更美。尤其半山腰那缭绕的山雾使太姥山像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似的,更增添了我这个初游之人的探秘激情。据导游说,爬至山巅的时间需六个多小时,中午在山顶就餐。太姥山这部天书深深地吸引着我,虽有体力不够之歉,但我还是不达山巅心不死。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