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游记笔会:海上仙都(五)(2)

2022-08-30 15:19:41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太姥抒怀,我们边走边看,景随位移,位移景变,令人眼花缭乱。特别是云雾缭绕处,石在雾里滚,雾在石中飘,如梦似幻,让人如醉如痴。 当我们走到半山腰时,

太姥抒怀

我们边走边看,景随位移,位移景变,令人眼花缭乱。特别是云雾缭绕处,石在雾里滚,雾在石中飘,如梦似幻,让人如醉如痴。

当我们走到半山腰时,开始进入洞穴。太姥山的洞穴独具特色:它分走廊裂隙型和崩塌堆积型,还有线谷、巷谷等。有的两壁陡峭,天开一线,有的纵横交错,状若迷宫。我们最为惊叹的白马洞,两壁险峻,上夹巨石,险象环生,岌岌可危。见此情状,我们憋住呼吸冲过去,无人心里不为之一颤。据导游介绍,太姥山有一百多个洞穴,不仅曲折幽深且交织相通,向低处延伸可通大海,向高处攀爬可达峰巅。太姥山真是一部无法通晓的天书!

走在洞穴里,我边沉思边在寻找着什么。我想这些山洞会不会曾经是太姥娘娘及那些闽越先民的栖居之所呢?在那刀耕火种的岁月里这些山洞有否曾经为他们遮风挡雨?在他们遭受毒蛇猛兽侵袭时这些山洞有否曾经是他们求生的安全港湾?我的判断是肯定的。如今在我的想象里,这些山洞曾经升起过袅袅的炊烟,也曾飘过被太姥娘娘救活过来的孩子的哭声。这些斑驳的洞壁曾经映射过他们一次次日落月升的艰辛以及苦涩的面容上流露出来的得以生存的微笑。

当我们走到鸿雪洞时,导游介绍,鸿雪洞顶有一株古茶树,被奉为白茶的始祖,相传是太姥娘娘亲手所植。听到导游的介绍我心动了,想急切一睹那千年茶树的风采。

这时我回忆起那个传说:有一年,太姥山周围麻疹肆虐,病魔夺去一个又一个年幼的生命,这深深地刺痛蓝姑那颗善良的心。一天夜里,受南极仙翁的指点,蓝姑攀上鸿雪洞顶,榛莽之中找到与众不同的小茶树。她遵照仙翁的嘱咐,摘下茶叶给那些病孩煮服,终于战胜病魔。

这棵古茶树不就是那棵生命之树吗?在那疫情肆虐的岁月里,它拯救了多少孩童的生命!它抗风雪,耐酷暑,含雨露,吞云雾,历经沧桑,笑对枯荣,至今仍然屹立于高山之巅!

想到这里,我急匆匆向洞门走去。随行的该景区管委会领导告诉我:因日本古茶书记载着这株古茶树,1990年为纪念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八百年,日本官方组织一个以松下智为团长的“茶航路”访华团,专程到太姥山探寻过这株古茶树。

中国白茶最早的母株——绿雪芽就生长在这花岗岩石峰间。

围观的人很多,大家纷纷用手机拍下这白茶始祖的尊容。我拨开人群钻进去。只见高高的岩石上刻着“绿雪芽”三个大字,涓涓细流从岩洞流出,浓重的山雾在这里回旋,雾漫泉滋,砂壤湿润,是一个独享大自然惠赐的好地方!然而,从传说中走来的“绿雪芽”竟然是一棵孤零零地蹲在那里的一棵小茶树。叶虽茂盛,树干细小,像未经风雨未见世面的二代树似的。这让我犯疑了,千年古树怎么会是这样呢?后来有人告诉我说:那株古茶树上个世纪被山下的一个行政长官给砍了,幸好不是连根拔起,后来树头又长出新芽。至于那个行政长官砍树的目的是什么,不得而知。只知道他用砍下来的茶树做成茶盅,不用茶叶其茶盅中的水也芳香四溢。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