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笔会:白茶仙子
太姥山幽梦
天格外的蓝,许是吃了太多的云?心想。远处苍翠交叠,托举起紧紧依偎的夫妻峰,秀拔凌空,恍如山外有天,天外有山。小炉上的白茶已经沸了,李天年眯着眼,那只看不见的眼睛仿佛糅进了天空和白茶,闪烁着天青色。
小茶馆嵌在太姥山的半山腰处,说是茶馆,不过是间木屋,几张方木桌,长木凳歪七扭八地散在桌子周围,没人知道这茶馆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在这多久了,就像李天年的存在一样,是个谜。
又添了一壶茶,水还没滚,便听见麦克风的喳喳声越来越近。不一会儿,一位导游带着一行人沿着青石阶走了上来。与往日不同,这是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他们受邀来太姥山采风。茶馆一侧,写着“荒茶”二字的幌子缀在竿头,众人一见有茶喝,纷纷落座。李天年提着茶壶,给每人都倒了一杯。大家喝罢,无不赞叹这茶有种非同寻常的林木幽香,便询问起这茶是什么品种。“诸位朋友,既然大家来到太姥山游玩,想必都听说过福鼎白茶吧。”说着,李天年起身给大家又续了一杯茶,“在这太姥山上,有着万余亩的森林荒野老树白茶园,这些茶树的树龄从数十年至数百年不等,大家喝的每一片茶叶,都是经过自然凋萎、传统日晒,不炒不揉、炭焙干燥而成,所以有股奇特的林木幽香。”听完李天年的话,有位作家调侃道:“老人家,见你这茶馆名为‘荒茶,刚刚饮了两杯,‘一杯荒茶,不恋繁华之意油然而生。”“哈哈哈……”李天年笑而不语,心想,有缘之人。
两杯茶过后,导游带着一行人继续前行。小炉上的白茶还在泛着水汽,李天年看着大家恍惚的背影在水汽里消减,一个小童的身影却渐渐清晰起来。
——那年,国兴寺的老禅师对长着一只天青色眼睛的小天年说:“孩子,你知道你为何与旁人不同,只有一只眼睛看得见吗?因老天借走了你的一只眼。”小天年听不明白老禪师说的玄言玄语,他只知道那只从出生就看不见的天青色眼睛,现在看不见,以后也看不见。
小天年不懂,为什么那小狗、小猫都生着两只眼,就连苍蝇都鼓着两只大眼睛绕着自己飞来飞去,而自己只有一只眼睛看得见?有时,便会闭上一只眼,用力睁着那只看不见的眼睛,以此来确认它是真的透不进一丝光。可不管怎么试,到头来小天年只会更郁闷。
一日,小天年如常来到太姥山采白茶,他背着竹篓拾级而上。路旁的松杉端直耸立,树影斑驳在青石阶上,借着清风左右摇曳。小天年盯着摇摆的树影,仿佛感觉石阶在流动,便将脚故意踏在树影上,和着头顶的啾啾鸟鸣,乘风而上。往日未上到一半便觉胸闷气喘,双脚无力,但这一天,小天年觉得走得格外轻快,好似行在平地,以至于把采白茶的事抛之脑后。他忽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细细欣赏过太姥山,没有想过这钟灵毓秀的石峰从何而来,那碧翠如缎的湖水深向何处?想着想着小天年便觉眼前天旋地转,峰倾湖升,先前的轻快感荡然无存,就在他以为自己要随着天地旋转过去时,脚下重回了着地感,只是顿时眼前清雾弥漫,再不见那石峰、湖水,倒是有股白茶的清香扑鼻而来,越嗅越浓。小天年不自觉地闭上了眼睛,感觉自己被一株茂密的白茶包裹着,当他再睁开眼时,只见面前站着一位身着轻纱,眉清目秀的仙子。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