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内心的感受
无悔的选择
一
走路的难题是遇到坑坑洼洼,做人的难题是怀揣歉疚不安。这是来到前何村的第一天,韩宇南内心最深刻的感受。
2015年,河南省周口市税务局干部韩宇南主动请缨,来到太康县马厂镇前何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5年多过去了,到村子第一天时的情景,韩宇南至今仍记得清清楚楚。那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村中道路坑洼不平、泥泞不堪,有的甚至成了“小河”,水边是冲积到一旁的垃圾。那一刻,韩宇南深深意識到驻村工作将要面对的困难,并下定决心,首先要将这些“坑坑洼洼”填平,让村民们走路变得容易。
可又有谁知道,那一天,韩宇南是带着妻子潘丽英的埋怨来到村里的。一想到出发前妻子为他整理行囊时的不舍,韩宇南就感到无比歉疚。尤其是那句“父亲都八十多岁了,要是有个好歹,可咋办”,更是说到了他心坎上。不过,说也说了,怨也怨了,妻子最终还是尊重了他的选择,她了解他的执着。
也正是这份执着,让韩宇南迎难而上。他开始积极着手解决那些“坑坑洼洼”。村里一位老大娘拉着韩宇南的手问:“韩书记,俺都八十多了,俺闭眼之前,能看到咱修的路吗?”他恳切地答道:“大娘,一定能!”为了这个“一定能”,韩宇南在村里一次次开会动员,一家家走访劝说,对村道进行实地丈量,再加班加点将测量数据绘制成图。他一面向政府部门申请道路项目,一面带领村民修路基,一把铁锹从早干到晚。
10个月之后,一条新修的11公里水泥路,终于通到了前何村的家家户户门前。
二
2016年元旦,妻子潘丽英打来电话让韩宇南回家吃饺子,可韩宇南实在走不开。潘丽英说,那我去吧。想到50多公里的路程,要坐公共汽车,下车后还有10多里的乡间小路,韩宇南有点不放心,便骑上电动车,在妻子下车的路旁等候着。当接过妻子手中的口袋时,他看到了她在家中精心准备好的饺子馅。
来到村里,潘丽英才真正深切地感受到了韩宇南的忙碌。回城里后,内退在家休养的潘丽英便和家人商量起来。商量的结果是,她来村里照顾丈夫。
妻子也要来“驻村”?她来到村里能适应吗?
没想到,潘丽英来了之后,很快就融入了前何村这个大家庭,甚至慢慢也变成了一个跟丈夫一样为前何村奔忙的人。她成立了舞蹈队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组织妇女们编藤椅、织渔网增加收入,给孤寡老人买来防寒棉帽,为残疾儿童买来轮椅……“说是来陪我的,结果跟村民在一起的时间,比和我在一起多多了。”说到妻子,韩宇南笑了。
潘丽英大力支持丈夫的工作,可韩宇南还是做了一件落妻子埋怨的事。2016年春节前,潘丽英拿着韩宇南的工资卡去取钱,发现卡上无故少了两万元。韩宇南只能对妻子实话实说:两万元他拿去买春辣椒种子了。他想带领村民通过种辣椒来提高收入,为此村里还引进了辣椒加工厂。可到了真正要播种的时候,大家还是不愿意种,怕赔钱。他怕错过了播种季节,便自己贴钱买了种子,并对村民们说:“赚了是你们的,赔了算我的!”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