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一桩巧事儿

2022-08-31 17:06:48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上青海,1 我赶上一桩巧事儿。 7车6号下铺这个铺位,我在一周前坐过,那是在盐城至北京的火车上。没想到在北京西站至西宁站的普快上,同一个铺位,又重复了一次。这是个好

上青海

 

1

我赶上一桩巧事儿。

7车6号下铺这个铺位,我在一周前坐过,那是在盐城至北京的火车上。没想到在北京西站至西宁站的普快上,同一个铺位,又重复了一次。这是个好兆头——在没有事先预谋和设计的情况下,随机两次居然买了相同的铺位,这种巧合,真是难得一遇,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堪比艳遇的难度。

前一次坐这个位置是心情愉快的,满怀希望的——我的简单的行囊中,就有我视为生命另一半的吉他——我是来北京唱歌的。

到了北京后,并没有找到唱歌的场所。这当头一棒,委实把我砸晕了。我住在朋友小拙的半地下室里,郁闷了几天,不想回灌云老家。既然回家也是无所事事,何不在小拙这儿多蹭几天,等待机会?但是,小拙的生活也很困难,我们一天三顿都是白米饭,偶尔有个小菜,也不过是拍黄瓜,奢侈时,才搞个醋熘土豆丝或青椒炒鸡蛋来解解馋。按说,我支付宝和微信里还有点儿钱,抵挡一阵子没问题,可接下来的未知的前途,让我不敢造次。这时候,古影子发在朋友圈的一组信息给了我提示,那是她新创作的一首歌,还有她试唱这首歌的视频。我看了她的影像、听了她的歌,不淡定了,何不利用这个时间,写几首我一直想写的歌呢?但是,想到古影子,我心里泛滥起了微微的波澜,心思定不下来,乱了,不能集中精力和思想创作了。古影子是个漂亮的女孩儿,三十岁左右的样子,唱抒情而粗粝的女低音。民谣中的女低音是很难唱的。她不但敢唱,而且唱出了别样的味道来。据说她的老家在青海湖的另一侧,要越过一望无际的盆地,翻过险峻的荒漠,乘几种交通工具(乡村公共汽车、马、牛),才到达山区草原,一个海拔近四千米的叫拉提的小村里。还据说,村的那边,就是新疆了。古影子家乡的民歌很好听,她也给我们演示过,确实好听,但没有她那沧桑、沙哑的民谣有味。她在北京三里屯酒吧街一个叫阳台上的酒吧做驻吧歌手不到一个月时间,春节就临近了,就回西宁她叔叔家了。因为我回家的车票比她晚了三天,就请她在中8餐厅吃了一顿饭,算是送行吧。我只叫了小拙作陪。饭局上也没说什么分别、伤感的话,因为我们之间还不十分了解,还因为我们知道不久后又会相聚的,有种来日方长的从容。没想到接踵而来的新冠疫情,把我们的生活全部打亂了,首当其冲的便是酒吧、歌厅等娱乐场所。因此我们再见的机会就遥遥无期了。在抗疫五个多月后,也就是上周,我来到了北京——小拙说,听说电影院要开禁了,酒吧开禁还会远吗?又听说,有的酒吧,已经开始营业了,要不了多久,就会像半年前一样热闹了。而那些地下或半地下的酒吧,已经有乐队和歌手在演出了。小拙的话打了折扣——我们费了不少周折,都没有找到所谓地下酒吧(或许压根儿就没有)。看了古影子的视频影像,我们开始怀念过去的生活,开始怀念一起合作过的乐手和歌手,而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说古影子。我们对古影子都有很好的印象,我甚至还有点儿暗恋她,特别是她在视频影像里超水平的发挥和婀娜的身姿,旧日在一起合作的美好时光又呈现了出来。我就给古影子发微信,向她问好,并诉说我们的寂寞无聊和对前途的忧虑。她倒是干脆,说,来吧,到西部来,到青海来,夏天是青海最美的季节,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呢。又煽情地说,我在西宁等你们,一起去看青海湖,一起去看青海湖的日落和月光,一起在月光下弹吉他、唱歌、唱诗。我当即就被她说动了心。可小拙不赞成在这个时候出行,一来,他的经济实力不允许;二来,他要抓住有可能出现的、稍纵即逝的工作机会。但我觉得古影子的话很有感召力和吸引力,而且话里有话,暗含着一些潜在的意象,让我对她产生了非分之想——既然工作还没有着落,疫情管控还在继续,既然等待也是痛苦的事,为何不遵从古影子的邀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呢?如果因此而收获了爱情,也是意外的惊喜啊。而小拙也说,你是不是爱上人家啦?我不置可否地笑笑,心想,不去争取一下,怎么能知道呢?就算没有碰撞出爱情的火花来,能在青海湖的月光下唱诗、唱歌、弹吉他,也足够浪漫和抒情了。我听从了内心的召唤,在手机上订了一张硬卧票,登上了远去西宁的列车。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