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一桩巧事儿(12)
上青海
我们所去的饭店叫“三道茶”,是一家网红餐厅,会聚许多时尚的年輕人在这儿欢聚吃饭。我和小恩很快就熟了,可以说是自来熟,这应该缘于他是古影子的男朋友吧,我们不熟就都不自然了。他姓许,一举手一投足,都透出他的精明和干练。我没有叫他小恩,而是叫他小许。我觉得“小恩”这个称呼是古影子的专利。而汪红红叫他许队——到了这时候,我才知道,小许和汪红红是西宁市某区公安分局的同事(或许小许和古影子也是汪红红牵线的呢)。桌子上的菜不是豪放派的西北风格,而是小炒小炖的那种,不仅味道佳,色泽和盘盏都有看相。这么雅的一次聚餐,我突然想到了杨洋。杨洋现在怎么样了呢?情绪应该稳定多了吧?不知道她晚饭吃了什么。早知道是这样的聚会,无论如何也要叫她一起来的,顺便还能认识一下公安的朋友,对她的案子说不定会有帮助也未可知——算了,算了,感觉她像是一个事多的人,别再到这儿来个节外生枝。
席问出了一点儿小意外——开吃不久,小许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走了。临走时只跟我挥挥手,连个对不起都没说,更没说离开的原因。古影子显然有点儿不悦(或故意做给我看的),对汪红红抱怨道:“你们公安一直是这样吗?随便一个电话,就把人给叫走了?这可是下班时间!我还指望他陪好客人呢。”
“肯定有急事——我们的工作性质你又不是不知道。”汪红红说,“刑侦那边又离不开许队的,只能怪许队没有口福了。”
古影子说:“也好,没有他咱们更自由,来,咱们吃,正好讨论一下明天的计划。”
古影子问我准备待多长时间。听我说了“随便”之后,她便把下一步的安排和行程告诉了我,从西宁出发,沿G109高速一路向西,全是青海湖的景点。来西宁不能不看青海湖,看青海湖不能不吃青海湖的鱼。看风景,尝美食,是主要活动,所以不急着赶,在黑马河镇住一晚,主要是吃鱼。晚上有个月光聚会,品小吃,还有弹吉他、唱歌和献哈达等活动和仪式。在黑马河镇的活动是红红的人脉。古影子在说到这里的时候,汪红红谦虚地笑笑。之后,就是第二天,到达海西首府德令哈,中途可以看看日月山。在德令哈的主要活动是参加古影子另一个闺蜜的唱诗会,地点就在海子诗歌陈列馆门前花园里,馆长也是古影子的朋友。全程都由汪红红开车。古影子还特地强调汪红红是利用了公休假来陪我的。我隐约地觉得,她这话有所特指,为了陪我,专门休了假,意思是特别重视呗。也许呢,并没有其他意思——显而易见的,如果古影子的男朋友许队不能和我们一起同行,她必须要带一个女伴,而有着警察身份的闺蜜汪红红是最合适的人选。席间,自然说到了古影子的音乐工作室,说到了西宁的音乐人和他们的一些趣事,更是说了她自己的远大理想。在这些话语中,自然会涉及小许,涉及他忙碌而辛苦的工作。汪红红会适时地插播古影子和小许恋爱中的许多糗事,她们的笑声也就自然而鬼魅了。我有时候能感受到她们所讲的趣事的笑点在哪里,有时候感受不到。但我喜欢跟着她们一起傻笑,一起分享她们的快乐。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