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一桩巧事儿(25)
上青海
陆续有人来了——古影子还邀请了德令哈的三四个诗人,其中就有她的闺蜜。他们都是当年筹建海子诗歌陈列馆的创始人,并对陈列馆的建设做出了大贡献。我们要在海子诗歌陈列馆的门口唱海子的诗。我虽然久经各种场合,甚至在露天酒吧都唱过歌,但在这种有着特殊纪念意义的地方唱海子的诗还是有点儿紧张。我准备练习的这首歌就是海子那首著名的《日记》,曲子是古影子配的。当然,我知道,《日记》有很多人配过曲,较有名的是蒋山的那一首《德令哈》,我也唱过。但古影子的配曲,和蒋山的完全不一样,更为柔情,更为悲伤,更深人人心,更让人想起遥远的往事,想起生命中某些无常的时候。我从前唱过,来时又练习了两三次,心里有了底。我还练习了古影子的另一首歌曲。这首歌曲的特殊之处是,不仅词曲出自古影子之手,而且是致敬海子的《日记》,歌名就叫《致敬德令哈》。但是,古影子悄悄告诉我:“这首《致敬德令哈》,让汪红红来唱,你來吉他,我打鼓。红红,可以吧?”汪红红说:“可以。”古影子又说:“红红是一心要唱好这首歌的,已经练了好久了,你们只需在正式演唱前合一次就行了。”我说:“哪有时间合啊?要合吗?”古影子说:“不合也行,你们肯定心有灵犀的。”古影子怕她的话有些露骨,或者她是故意这样露骨,又解释道:“我们都是心有灵犀的。”我看到,汪红红在听了古影子的话后,脸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并不高兴再这样暗示了。
活动进行中,德令哈的夜幕降临了。
空气异常的洁净,能明显感觉到奔腾不息的巴音河带来的雪山之水浸润着每一寸夜色和灯色。河畔花园里,夜静风纯,花香四溢,每一块海子的诗石都闪耀着抒情的光,宛如夜色中的一颗颗泪滴。因为我已经唱过了古影子配曲的海子的《日记》了,空气仿佛被委婉的悲伤所凝固。接下来,我和汪红红要合作古影子的《致敬德令哈》,不多的听众更为安静了,他们的目光中除了期待,还有好奇。看起来,汪红红的情绪已经酝酿好了,她手持话筒,面色沉静,眼睛和嘴角牵出的神韵既神圣又庄严。我跟她示意一下,弹出了第一个音符,在一串悲咽、凄哀的前奏之后,汪红红特质的嗓音在夜色中响起:“今夜,我在德令哈,想起我的姐姐,她还在傻傻等待,突然闯入的火车吗……”
所有人都安静了,都沉浸在音乐和歌声所营造的氛围里。我看到稍稍远离中心的杨洋在歌声响起的一刻,也转过了身,显然她也被音乐和歌声所打动。但是,在歌声接近结束的时候,她被另一件事情所打扰了——我看到她一边接听着手机一边向河边走去。
歌声结束之后都有一会儿了,她才从河边走来。由于灯色朦胧,看不清她的面部表情,从她走路的姿态上能看出她步履的轻快,由此可以判断她心情不错。她心情的改变,应该从买手机时我就发现了。按照她原来的意思,她准备先买一部便宜点儿的,配置低一点儿的,能用就行。是我的一句话改变了她的初衷。我说:“没事,你可以一步到位,我有钱。”我跟她举了一下手机,挺牛气的样子。但我举过手机就后悔了,因为我的支付宝上只有几千块钱,现金又全给了她,万一她要买一部上万块钱的手机怎么办?好在她很低调,买了一部五千多块钱的。有了手机后,她的支付宝和微信等功能就恢复了,迅速就把钱还我了。从那時候开始,她就是一个正常人了,就有了拘谨、害羞、馋嘴、爱美、怕晒和好奇等女孩子固有的特性了,不再提彼得了,也不提被骗的事了,仿佛彼得根本就没有存在过。那么这个电话,是谁打来的呢?警察打来的?但无论如何,肯定是一个好消息。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