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一桩巧事儿(26)

2022-08-31 17:06:48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上青海,我一边弹吉他,一边对杨洋的过分关注,引起了古影子的不快。古影子的不快也不是表面上的流露,或者说很隐蔽,只有我能觉察出来。而汪红红沉静的表

上青海

我一边弹吉他,一边对杨洋的过分关注,引起了古影子的不快。古影子的不快也不是表面上的流露,或者说很隐蔽,只有我能觉察出来。而汪红红沉静的表情和收敛的微笑中,也暗藏着别样的情绪。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我是投奔古影子来的,凭空冒出一个杨洋来,扰乱古影子事先设计好的计划和秩序,而汪红红至少会想到,她还没有一个从天而降的杨洋受到我的关注,情绪没有变化也是不可能的。

我看到接打电话回来的杨洋,在我们更近一点儿的石凳上坐下了。

古影子朝她招手,喊道:“杨洋老师,来唱一首吧,唱什么都行。”

可能是接听的电话给她带来某个重要消息的缘故吧,让杨洋把什么都放下了。我看到杨洋抿嘴一笑,站起来,向我们这个临时的舞台走来了。

汪红红高兴地把话筒递给她。

“唱什么歌,杨洋老师?看我和袁彬能不能配上。”古影子看着我,意思是,反正你懂的歌比我多,以你为主啊。

“《乡村路带我回家》。”杨洋说,还把头发甩了一下。

天哪,我暗暗吃惊了,这个歌她也敢唱?这是美国人约翰·丹佛唱红世界的一首歌。杨洋说话的声音有点儿轻,有点儿飘,缺乏特色,不像古影子那么浑圆、磁性,她敢唱这首名曲那是真要有勇气的。本来我就觉得,古影子邀请心情极其不佳的杨洋唱歌,就带有点儿调侃、嘲弄和出她洋相的意思,她还真的上当了。但是,既然她敢唱,配乐我还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每一个喜欢乡村音乐和西部音乐的人,丹佛的这首歌都不知弹唱了多少遍了。我便酝酿一下情绪,开始弹奏。在简短的前奏之后,响起的是杨洋特质非凡的歌喉。她一开口,就惊艳到我了。她的英语发音是那么的好,节律、气息和情绪的把控更是恰到好处,都是约翰·丹佛的调调。我仿佛看到大片的田野、阳光,风光绮丽的山谷、乡村,仿佛感受到通向故乡的小路和掠过的轻风,感受到那份自由和无忧无虑,感受到那发自内心的怀念、向往和抒情。本来听众只是海子诗歌陈列馆的工作人员和古影子闺蜜带来的几个好友以及少数几个游园的游客,在杨洋的歌声中,又吸引几个路人加入了。

一曲歌了,正当我们还沉浸在美国西部美丽的乡村风光里,正当我们还在消化杨洋的歌声时,我看到远处的小许了。在小许的身边,是一个身穿警服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我见过,就是那天接待我和杨洋报案的民警。

小许的突然到来,让我们都感到惊奇。我看到汪红红赶快走过去了。

一定是关于案子的。

果然,汪红红过来把杨洋叫过去了。

我看到他们在交谈。先是小许和杨洋在说话,然后那个身穿制服的民警也说了几句。后来是一脸微笑的杨洋夸张地握了握小许的手,又和另一个民警握手。笑靥如花的杨洋不停地说着什么,看样子,案子破了,应该是关于感谢一类的话。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