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刚刚开始的奇缘(2)
福鼎奇缘
竖琴曾在波士顿读大学,大三暑假去上海参加过汉语夏令营。虽然学中文很费力,但她听力好,能懂人家的意思。竖琴在中国时,很喜欢看广场的大妈跳舞,竖琴觉得她们特牛。晓晓告诉竖琴,中国大妈是一群特殊的中老年妇女,已经进入了“牛津词典”。她们精神抖擞,声音洪亮,活跃在繁华的购物区,还有山清水秀的景区。她们载歌载舞,手举色彩艳丽的大纱巾,从纽约的中央公园到莫斯科红场,地球上的标志性建筑都目睹了她们的靓丽舞姿。
竖琴指着脖子上的绿纱巾说,我喜欢纱巾,朋友送的,我朋友就是你形容的大妈,大妈是福鼎人。晓晓震惊了,竖琴有多大?二十四五岁吧?年纪轻轻的美国女孩儿居然交了个大妈朋友?竖琴是个什么背景?那福鼎大妈是个什么人物?
竖琴明朗坦率,讲起了她的故事。她还没进小学,父母就离婚了,父母都热爱自由,当她是包袱,姨妈把她领回了自己的家。竖琴大学时就开始勤工俭学,如今是一家软件开发公司的工程师,主管监控系统运行规程,公司跟FBI有长期合作项目。晓晓说,听你的这份工作,应该是高强度的繁忙,哪来的时间去福鼎看大妈?竖琴告诉晓晓,前些日子联邦政府关门,预算资金没有到位,公司也无法开工。晓晓说,联邦政府没钱就关门,对你也好,趁着关门出门旅游。我只是不明白,你这般年轻,怎么会有个大妈朋友?竖琴笑道,我虽然年轻,但有一颗苍老的灵魂。正说着,竖琴的手机响了,她对着手机以极慢的中文告诉对方:火车就要到了,我们福鼎见。
纷飞的细雨中,动车开始减速,慢慢滑向福鼎车站。晓晓和竖琴匆忙加了微信,两人相约,一定要在福鼎再见!
2.桐江里的神奇锦鲤
竖琴在福鼎有大妈朋友的接应,晓晓在福鼎有哥们儿程峰的关照。程峰把晓晓安排在倚山临江的一座星级酒店,就回公司了。程峰的伯父经营一家海产品加工企业,两个孩子都在欧洲,家里没有人,程峰在五年前到福鼎帮助伯父。程峰对晓晓说,这些日子公司在忙国际海产品展览会,我忙完了过来陪你,你可以在酒店休息,也可以上街逛逛。
晓晓对福鼎的第一印象,这是一座清丽的小城,空气里弥漫着花香和大海的味道。福鼎山碧水清,山上有佛塔和庙宇,水中有七彩斑斓的锦鲤。晓晓的房间在酒店的18层,当她倚在窗口的时候,能看见河中游动的锦鲤,她暗想,这鱼得多大啊,跟岸边喂鱼的人不成比例。她想起动车上的那对男女,男的说福鼎的水特神奇,能养神奇的鱼。她正胡思乱想着,手机响了,是程峰的声音,他说公司的事处理得差不多了。
两人沿着桐江边的马路溜达,空气中有细细甜甜的花香,晓晓说像栀子花的味道。程峰说,栀子花是福鼎市花,但是这个季节没有栀子花开,不过难说,有些早熟的栀子花等不及了。晓晓问,福鼎是个好地方吗?程峰说,当然是,福鼎,福鼎,装满福运的宝鼎,能不好吗?晓晓说,当然好,你看这江中的锦鲤鱼,长得那个肥头大尾,跟小猪似的。程峰说,这江中的锦鲤也算福鼎的一景,个个丰满灵活,喜气洋洋,岸边的游人天天喂它们,喂什么吃什么。晓晓说,什么都吃,居然没被撑死!程峰说,说话吉利一点儿,我看你像一棵愤怒的仙人掌。晓晓笑道,我倒希望我是一朵欢天喜地的向日葵,人见人爱,车见车爆胎。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