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豫让的价值(16)
豫让亮剑
邢台地处燕南赵北,当时属于赵地。赵襄子在这里统治了二十年,留下了许多遗迹,如襄子殿、豫让桥、豫让祠、赵襄子射箭求水的太子井、建造梅花园的梅花寨以及藏匿赵氏孤儿的赵孤庄等等。许多文人墨客在邢台豫让桥凭吊,留下了很多诗文。
另外,智伯是在“水淹晋阳”的公元前453年被赵襄子杀死的,但两年之后,赵襄子就从晋阳迁都到了太行山东部的信都。而豫让为替智伯报仇,两次行刺赵襄子,史书上虽没有记载详细时间,但根据其提供的事件过程分析和判断,根本不可能在两年之内完成,至少应该在三年以上或更长的时间。
理由是:第一,赵襄子宫殿戒备森严,身边侍卫众多,不是今天想去作案明天就可以实施的,豫让需要周密筹划寻找时机;第二,第一次行刺赵襄子,可能是在智伯被杀,豫让报仇心切的一年之内,但失败以后,机会就不是随时就有了,豫让不可能再那么莽撞地操之过急,急于求成,他需要慢慢等待,认真而周密地进行策划,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需要三五年的时间也不算太长;第三,豫让果然是精心而仔细地进行了既艰苦又漫长的准备工作,自行实施“易容术”,“漆身为疠,吞炭为哑”,这都需要时间,伤疤要等到结痂脱落长出疤痕,烧坏的喉头也需要消肿恢复饮食功能,这个过程进行完,至少也要半年以上,再加“伺机而为”,确保万无一失,可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啊!
所以,豫让第一次行刺赵襄子,是在太行山西部的晋阳城里,第二次,应该是在太行山东部信都城的“豫让桥”下。
这座桥,原遗址残存在邢台市的北郊,两千多年未曾更名。可惜的是,该桥在抗日战争期间被破坏,桥边记载豫让事迹的石碑,也在修路时做了桥洞基石。
此外,有史学家在论及这一历史事件时,称这里为“赵国”或“襄都”,都是不准确的。当时,也就是豫让来到这里刺杀赵襄子时,晋国还没有灭亡,各诸侯只能称自己的定都之城为“采邑之地”。为此,《史记》自襄子立才有“襄子元年”之称,即认为自襄子才称赵为诸侯国。而“赵国”的正式说法,是从赵烈侯(赵襄子的孙子)六年(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其为诸侯国才开始的。“襄都”的来历,更晚一些,是秦末西楚霸王项羽曾在这里的“巨鹿大战”中救赵,人住关中后,项羽分封诸侯,以此地为襄子之国的缘故改“信都”为“襄国”。此说见西晋司马彪撰《后汉书》“襄国地名始于项羽”,后史书沿袭此说。《太平寰宇记》记载:“……故日信都,秦末赵歇据之,项羽更名日襄国。”
那么,为什么有太原的“豫让桥”之说呢?据分析,可能是豫让第二次“刺赵”事件发生后,影响巨大,而赤桥村距晋阳城又很近,再加第一次“刺赵”是在那里,而赵襄子又杀死智伯于不远处的晋阳城,所以民间就“顺理成章”也把这次桥上的行刺事件演义到那里了。这并不奇怪,但从时间段上考察和分析,这是不可能的。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