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散文精选:千载蜀魂,精气长存。三星永耀,光焰万丈!

2022-08-31 16:47:59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三星堆:一部厚重的地下史书,2021年3月20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在四川成都召开,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祭祀坑

三星堆:一部厚重的地下史书

 

2021年3月20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在四川成都召开,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片、金箔、巨型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玉琮等重要文物五百余件。随着考古发掘进展不断曝光,三星堆火爆“出圈”,持续“霸屏”,社会各界探索古蜀文明的热情被点燃,至今仍在持续发酵中……

从“巴蜀文化独立发展说”与“广汉文化”的提出,到“三星堆古文化、古城、古国”的确证;从“成都平原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建立,到“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的实施,每一次巴蜀文化研究热潮的出现,皆因考古新发现的推动。改革开放以来,巴蜀考古成就斐然,重大发现接二连三,曾经扑朔迷离的巴蜀古史经由这些发现得以逐渐廓清其本来面目。

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工作迄今已有九十余年历史,几代考古学人在这片土地上前赴后继、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从燕家院子到“两坑”奇观

“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王国维语)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河南渑池仰韶村、安阳殷墟等重要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形成。

1929年春天,四川省广汉县南兴镇月亮湾村民燕道诚与儿子燕青保在自家院前开挖安装水车的车水坑,无意中发现了一大堆形制各异的玉石器——一个尘封了三千多年的惊天秘密初露端倪。这批玉石器包括璧、璋、琮、刀、斧、钏、珠及玉料等共四百余件。后来,部分玉石器流入坊间,“广汉玉器”名噪一时。几乎在同时期,成都白马寺坛君庙一带也陆续出土了一批青铜器。这些偶然间的发现,尽管有许多不知所终,留下无尽遗憾,但新的探索、新的故事也由此开始,古蜀王国地下史书的一角由此翻开。

这些发现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一批著名学者如郭沫若、顾颉刚、徐中舒、商承祚、郑德坤、董作宾、唐兰、陈梦家、卫聚贤等纷纷加人研讨,“广汉文化”“巴蜀文化”等命名成为巴蜀研究史上的永恒记忆,成都平原巴蜀考古的序幕由此拉开……

1934年3月16日,由华西大学博物馆具体负责,对月亮湾进行了首次发掘,发掘点选在广汉太平场(今三星堆镇)月亮湾燕宅北边的田埂中。此次挖掘名義上是当地县政府组织,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作技术指导。通过探沟法发掘,找到了燕氏发现玉石器的原坑,出土器物及残件六百余件,葛维汉据此撰成发掘简报并发布,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和探讨,这次科学发掘成为三星堆考古的亮丽序章。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