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散文精选:千载蜀魂,精气长存。三星永耀,光焰万丈!(2)

2022-08-31 16:47:59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三星堆:一部厚重的地下史书,同年,葛维汉在广汉玉器坑发掘简报中首提广汉文化概念,后郑德坤先生在1946年《四川古代文化史》中为此作了专章论述。广汉文化的提出,表明当时学

三星堆:一部厚重的地下史书

同年,葛维汉在广汉玉器坑发掘简报中首提“广汉文化”概念,后郑德坤先生在1946年《四川古代文化史》中为此作了专章论述。“广汉文化”的提出,表明当时学界已关注到本地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异同。1941年,卫聚贤通过对巴蜀青铜器的研究,提出“巴蜀文化”命题,引起学术界热烈论辩。发轫于20世纪初叶的巴蜀文化研究,与三星堆有密切关联,对后来三星堆的发展具有开创之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四川省考古工作者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与发掘。1956年春季和秋季,为配合宝成铁路和川陕公路的修扩建,四川省文管会专家王家祐、江甸潮对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和横梁子进行了调查,并将遗址南北两区分别定名为“三星堆遗址”和“横梁子遗址”。1958年,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学教研组结合三年级考古学通论课程实习,对广汉南兴镇古遗址再度进行了田野调查,采集了部分陶片及石器,通过器形和纹样对比,将当地遗址与新繁水观音、成都羊子山等遗址联系在一起,明确其皆属同一种文化类型——蜀文化。

1963年,在冯汉骥先生倡导下,四川省文管会和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组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月亮湾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正式考古发掘。这次发掘实际工作40天,发掘面积150平方米,发现了玉石器、陶片、骨器、青铜器残片和房址、墓葬、建筑基址等遗迹。此次发掘意义重大:首次从地层学和类型学上对月亮湾的发掘进行分析对比,指出该遗址是属同一文化的不同时期的堆积,合理解释了房屋基址和红烧土硬面以及砾石遗迹的发现,确定了这里有可能是一处重要的建筑遗迹。此次发掘研究成果为学界提供了一批有地层依据的资料,为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学分期奠定了科学基础。冯汉骥先生在对当地进行了多次调研后,指出三星堆遗址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中心都邑”,二十多年后举世震惊的重大发现印证了先生的这一预见。

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正式提出“区系类型学说”,其后又发表了具方法论意义的“古文化古城古国”说,这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重要界碑,对考古工作有重大指导意义。在此期间,四川考古工作者对1980年以来的三星堆田野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三星堆发掘者根据历年所获资料,将属于同一遗址群的各遗址点统一命名为“三星堆遗址”,并首次进行了分期研究。根据1980年11月至1981年5月三星堆发掘以及历年所获资料、报告《广汉三星堆遗址》认为三星堆遗址文化分为三期(后据资料分为四期),年代上限距今4500±150年,大致延续至距今三千年左右,即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相当于中原夏商时期,并建议将这一考古学文化命名为“三星堆文化”。1982年,国家文物局将三星堆遗址列为重点考古发掘工地。此后,考古工作者对遗址范围和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初步提出“三星堆古城”的看法。1984年3月,由国家文物局主持的第一次“全国考古发掘工作汇报会”在成都召开,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引起了代表们的关注。会议期间,苏秉琦先生专程赴省考古所库房参观三星堆文物标本。会议闭幕式上,苏先生发表了对考古学科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讲话,其中特别提到对巴蜀文化的看法:“巴蜀文化有它自身的诸特征因素,但并不只是哪一种东西。我们现在说‘初步形成,是说像月亮湾、三星堆和方池街的材料……四川有这样一批材料和工作成果,我看这就是生长点。”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