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散文精选:千载蜀魂,精气长存。三星永耀,光焰万丈!(6)

2022-08-31 16:47:59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三星堆:一部厚重的地下史书,(三)太阳形器。三星堆出土的太阳形器全部被砸碎并经火焚烧。从残件中能识别出6个个体,经修复复原的两件太阳形器直径均在85厘米左右,构型完全一

三星堆:一部厚重的地下史书

(三)太阳形器。三星堆出土的“太阳形器”全部被砸碎并经火焚烧。从残件中能识别出6个个体,经修复复原的两件“太阳形器”直径均在85厘米左右,构型完全一致。这里介绍的是其中一件。

器物构型为圆形,正中阳部凸起,其周围五芒的布列形式呈放射状,芒条与外围晕圈相连接。阳部中心圆孔、晕圈上等距分布的5个圆孔均是做安装固定作用的。器物系采用二次铸造法制成。先将晕圈和五道芒条铸成后,再用嵌铸法将太阳嵌铸在芒条上,然后在与晕圈衔接处两面钻孔,最后用铆铸法在孔中灌注铜液将芒条铆接牢固。

这种形制的器物从未见于以往的出土文物,因其与同坑出土的铜神殿屋盖上的“太阳芒纹”的形式相似,整体图像特点也与我国南方地区出土铜鼓上的太阳符号颇为相像,故发掘者将其定名为“太阳形器”。但也有研究者认为此器表现的是车轮:中心部分是轮毂,放射形条状物是车辐,外圈是轮圈。还有观点认为既非太阳,亦非车轮,而是用于军事作战的盾牌上的盾饰。多数意见认为,这种形制的器物即是“太阳形器”,是常设在古蜀国神庙中的神器,又或用于祭祀仪式,钉挂在某种物体之上,作为太阳之象征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从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许多重器如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及其他一些青铜重器上的大量各式太阳纹饰表明,“太阳崇拜”在三星堆古蜀国的宗教文化中颇为突出。由此可以推知,商代的古蜀国已有专门的祭日仪式,并在古蜀国诸多祭仪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成都平原古族的信奉习俗,“太阳崇拜”一直延及至东周。据《华阳国志》记载,末代蜀王族的号为“开明”,其词义即与“太阳升起”密切相关,如《楚辞·天问》“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即是旁证。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四鸟绕日饰、铜立人像等正是商末至西周早期古蜀太阳崇拜的实物例证。作为宗教观念的物化形式,它们与三星堆同类器物前后衔接,为进一步研究古蜀宗教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是罕见的、作为集群展現的人类上古史奇珍,在蔚为壮观的中国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三星堆文物填补了中华文化演进序列中的缺环,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古蜀文明对世界青铜文明的杰出贡献。

三、1988年至今的三星堆遗址考古

手铲释天书。纵观20世纪,三星堆考古所取得的重大发现为探索古蜀史之谜提供了新的途径。一个尘封千年的蜀国古都再现天日,一段久已消逝的上古历史重被释读。自三星堆一、二号大型商代祭祀坑发现发掘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在三十多年的考古工作成绩明显:遗址分布范围、三星堆古城分布范围、年代序列、文化内涵等基本清楚,城圈结构、营建过程和区域聚落形态大致清晰,遗址第一期和第四期遗存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