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以礼数做人(6)

2022-08-31 16:40:19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孙桥村纪事,礼数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仪式,但它却是最珍贵的人格表现。我娘虽然不识字,但她比一般人更有礼数。我父生病一年多才去世,我

孙桥村纪事

礼数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仪式,但它却是最珍贵的人格表现。我娘虽然不识字,但她比一般人更有礼数。我父生病一年多才去世,我娘知道,留不住他了。父亲去世当时,娘生病卧床不起,硬要大哥抱着她到我父遗体前,磕了三个头。她说:“老侯一生辛苦,我应该磕头为他送行。”说着,枯泪两行。即便自己不能行走,我娘还要如此对我父行一个告别的仪式,也是告诉我们做子女的,做人永远要保持一颗真心。我娘的礼数里,永远写着她的真诚,演绎着她心里最柔软的东西。

礼数之于我娘,常常理解为对他人的感恩与回报,而且对家人也是如此。在我娘我父年老的时候,我就对大哥和两个妹妹说,我给父母养老。从此,我按月给老家寄钱,从不间断。每回我与妻子带孩子回家看望,娘都做最好吃的给我们,她事先就做好了准备,鱼肉都烧好几大碗候着,随便我们怎么吃;她看着我们吃,微笑着,满心的欢喜。娘说,就是家里人也要讲礼数,明明是家里人,但在相处中间当“客人”待,你好我好大家好,自然就不会吵闹。我娘用她的语言、行为,诠释着西班牙作家松苏内吉的一句话:“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亲戚、朋友、邻居、同事之间固然需要礼数,而婆媳之间,我以为同样需要礼数的儀式感。所谓礼多人不怪,油多不坏菜。向儿媳表示感谢,本完全没有必要,可荷珠听到老人真心的告白,越发增强了抚养老人的责任。直到现在,她每当在我面前提起我娘“我过的是你的日子”这句话,我俩都仍觉得暖心。我娘已离世20多年,可她的话至今仍然温暖着做子女的心。

我娘一辈子都在教育我如何以礼数做人,尤其教育我为人处世的规矩,而规矩,就是个人的进德修为。在我娘看来,礼数演绎着一个人最崇高也是最真诚的人格。它与灵魂共名,它与善良共舞。

原载《美文》2021年第4期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