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灯突然亮了(10)
丛林
金枝做吃惊状:“我可不是为了他,你这是要撵我走吗?”
宋刚说:“当然不会。”
金枝笑笑:“论能耐,论仁义,一百个贵祥也抵不上你。你歇着吧,还有几块儿,得擦完呢。”
4
那几年,金枝像鸟一样来往于宋庄和皮城之间。她从未住过,有时饭也不吃,搁下东西就走,她要赶车。末班车到县城天就黑了,这意味着她必须在县城住宿,她宁可在县城住小旅店也不住宋刚这儿。可能是觉得不方便吧,她既如此,也不可强留。
金枝在某个秋日再次来皮城,照例背了一大包。恰好宋刚在家,他拦住她,没让她匆忙离去。宋刚在皮城的海鲜阁定了包间,请金枝吃海鲜。只有他、马晓丽和金枝,也是替金枝着想,他人在场,金枝难免露怯。宋刚点了好多,鲍鱼、龙虾、螃蟹……哪样金枝都没吃过。宋刚让她放开吃,“吃不了只能扔掉,海鲜是不能打包的。”他半真半假地说。金枝说:“你诓我吧,这样该多浪费。”宋刚说:“所以嘛,不能剩下,我和晓丽胃口小,就靠你了。”金枝望着满桌子的菜,说:“我要是饿两天再来就好了。”马晓丽差点儿把嘴里的水笑喷出来。
金枝用了会儿筷子,嫌不利索,两只手直接上了。马晓丽还替她挽了两次袖子。开始还扯些村里的家长里短,后来金枝也顾不上了。宋刚问她味道怎样,她说好。她的目光一寸一寸往回缩,最后定在面前的盘子上。有她抓过来的,有宋刚和马晓丽夹的,服务员已经清理过三次残渣。宋刚本意是怕她拘束,吃个半饱再饿着。可见金枝像完成任务一样拼尽全力,他又有些后悔。“吃不了就算了。”宋刚开始劝她。“扔了怪可惜的。”金枝头都没抬。宋刚说:“扔就扔了。”金枝哼一声,她话都顾不得多说。马晓丽说:“他天天在外面吃,不知要糟蹋多少呢。”马晓丽的劝也不起作用,金枝充耳不闻。制止她除非夺去盘子,可这样无疑更加不妥。宋刚目光示意,马晓丽起身,把桌上的盘子归拢到一起,金枝再无机会下手。
宋刚担心金枝撑着,她笨拙了许多,还是抢在服务员面前拉开门。马晓丽说:“很多人吃海鲜过敏,要是哪儿不舒服早说。”金枝说:“乡下人皮实,没事。”完后又道:“我这老没出息的,是不是给你们丢人了?”马晓丽忙道:“你这么说就见外了,他是高兴,跟他这么多年,还没这么大方地请过我呢。”金枝说:“宋刚仁义,我头次见就瞧出来了。”她的话恰到好处,赞,不是媚。父亲从未这么夸宋刚,哪怕宋刚盖了全村最好的房子给他。在父亲的观念中这未必是好词。仁义?这辈子宋刚怕是与其无缘了。
金枝没什么大碍,宋刚放心了,睡前还打了两个电话。半夜,金枝还是有了反应。被惊醒时,金枝已经冲进卫生间。她反锁了门,叫也不应。呕吐一阵紧接一阵,听着都恐怖。卫生间门口地板上有一摊呕吐物,想必她实在没坚持住。那几天保姆正好请假,马晓丽好久没干活儿,竟然没找见拖把,直接拎了半袋大米倾倒在上面遮盖。宋刚叫不开门,又怕她出什么事,就打了120。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