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关于大哥的故事(11)
大哥的江湖
杨帆见大哥无望解脱,遂从家里溜出来,借着暗影来到大哥身后,为大哥解开了绳子。大哥转过身时,杨帆用力把那截绳子扔到黑影里道:“石权,你快跑吧。”说完她率先跑回家去。大哥站在树下看着杨帆钻进自家楼门,一直到看不见,他才回过神来。朱大来就低声叫:“老大,石权,还有我呢。”大哥顺利地为大来解开绳子,大来就无辜地说:“石权,家咱们回不去了,下一步该怎么办?”大哥一晚上都在想着柴叔叔说过的话,无路可走,他只能投奔边防团的柴叔叔去了。决心已下,拎起朱大来就跑了出去。到了大门口,大哥多了个心眼儿,军区大院是有卫兵站岗的,他们这时候出去一定要受到盘查,弄不好他的计划就前功尽弃了。想到这儿,大哥拉着大来又向回跑去,来到院墙下,他们先爬到一棵树上,抓着树杈荡到墙头上,再翻出去。
第二天一早,大哥和朱大来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军区院内寻找大哥和朱大来的行动已经进行了好一会儿了。下半夜时,母亲还是说服了父亲,赶到楼下去解救大哥,她没有找到大哥,却在暗影里找到了那半截绳索。她提着绳索茫然四顾时,看见朱大来的母亲也提着绳子正在那张皇无措。
大哥和朱大来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边防团,当柴团长看到眼前两个孩子时便愣住了,他一边招待着两个孩子,一边抽空把电话打给了父亲。父亲一听大哥去了边防团,心是放下了,气却没消,狠狠地冲电话里的柴团长说:“你派人马上把这兔崽子给我送回来。”柴团长又赶回来时,大哥和朱大来两人已经把一大海碗的面吃光了,这是柴团长特意吩咐炊事班为二人做的。面条上打了荷包蛋,还撒了葱花,这是他们有生以来吃过的最好的面条。许多年过去了,大哥仍然对那碗面念念不忘。三天两夜的车程,大哥和朱大来只喝过几次水,他们没钱买吃食。
那次,柴团长让军务参谋把二人送走前,来到二人面前,他拍了这个肩膀,又拍了另一个肩膀道:“再过几年,你们一定会是出色的战士。”大哥和朱大来绝望地说:“那现在呢?”柴团长挥下手说:“现在你们得回去。”
吉普车开动那一刻,大哥透过车窗死死地盯着柴团长,心里想,我迟早要出来。车行驶到边防团门口时,他甚至还掉了几滴眼泪。那次大哥回来,父亲却没有再惩罚大哥,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弄得大哥还挺不适应的,偷眼打量了父亲好几天。三年后,柴团长果然没有食言,把大哥和朱大来接到了自己的部队。
大哥做了团部的公务员,整日里干着跑腿儿伺候首长的工作,他内心是失望的,从小到大他的梦想就是成为英雄。他想象着自己有朝一日从军,能持枪为祖国站岗巡逻,最好再发生点儿战事,枪林弹雨伴着他的热血青春,这才是真正的军人。可没想到,不仅没有战事,连站岗巡逻的份儿都没有。他经常和朱大来、吴光辉通信。朱大来就在自己的部队,离团部并不远,在一个叫珍宝岛的连队里巡逻,吴光辉和他们不是一个团,在警备区的警卫连当战士。两人都做着持枪站岗巡逻的工作,他们还在自己的哨位上拍了照片寄给大哥,大哥对他们自然心生羡慕,越发觉得自己的兵白当了。他私下里向柴团长提过,要下连队当战士。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