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关于大哥的故事(20)

2022-09-02 22:13:51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大哥的江湖,我看得出来,父亲对大哥的进步是满意的,内心也是充满骄傲的。后来父亲离休,他和老战友通电话时会经常提起大哥,无限惋惜地说:老大被裁军了,他

大哥的江湖

我看得出来,父亲对大哥的进步是满意的,内心也是充满骄傲的。后来父亲离休,他和老战友通电话时会经常提起大哥,无限惋惜地说:“老大被裁军了,他要是在部队一直干下去,一定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将军。”那会儿的父亲提起大哥,眼神里写满了惋惜和落寞。大哥是当满了两年副团长之后,在百万大裁军中心不甘情不愿地转业的。

杨帆的孩子和石大林出生的日期应该是前后脚,杨帆从怀孕到孩子出生,我几乎没见过她的身影。直到有一次,她抱着孩子从外面回来,她先看见了我,我也怔怔地望着她,她左右环顾见四下无人,小声地喊我:“老三,你过来。”我犹豫着走过去,目光停在她怀里孩子的脸上。孩子看不出男女,睡着了,锁着眉头,似乎刚哭过。杨帆终于说:“听说***去看你大哥了?”我抬起头注视着她的脸说:“我大哥的孩子也出生了,叫石大林。”她又环顾了一下四周,用更小的声音说:“有你大哥和嫂子的照片吗?”我点点头。她就用商量的口吻说:“啥时候你把你大哥和大嫂的照片拿出来让我看一眼行吗?”我料定,自从在那个冬天大哥和杨帆见过面后,两人再也没有往来了。我犹豫着点点头。

从那以后,我把母亲和大哥大嫂的合影偷装在书包里几次,都没碰到杨帆,她自然也没见到那张合影。那天说完这话后,她转过身抱着孩子向家里走去,她的脚步有些迟滞,和结婚前相比,她裹在军装里的身子再也不如以前那么精致了。挺拔又艺术的杨帆不见了。几年后,杨帆也随着百万大裁军转业到了地方,在文化宫里教一群孩子跳舞。

直到我参军离开大院,她也没有看到大哥和大嫂的合影,不知她忘记了她自己說过的话,还是她已经没有那个欲望了。

许多年后,我仍在想,要是当年大哥和杨帆结婚,他们的日子又会怎样呢?

参军三年后,我已经上军校了。大哥在百万大裁军中转业了。大哥一定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两年前他担任了边防团的副团长,柴副师长后来调到军里当了副参谋长。他来到我家时,曾信誓旦旦地冲父亲拍着胸脯说,石权现在是全军区最年轻的副团长,以后还会成为全军区最年轻的团长。那年的年底,师党委关于大哥的晋升已经研究了,结果也报到了军里。正在这时,军委百万裁军的命令也到了,不仅大哥转业了,他们的边防团都撤销了,番号也不复存在了。

我原以为大哥就此会回到家里,带着大嫂和大林和父母团聚。那年二哥二姐也都在部队上,父亲一年前也退居二线。一转眼父母都老了。大哥这会儿转业,父母身边也会多个照应。没料到的是,大哥却留在了当地的市里。那是个边防小城,那会儿边境口岸还没完全打开,还没有以后的热闹,用冷清去形容也不过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