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关于大哥的故事(21)
大哥的江湖
为此,我给大哥打过一次电话,大哥在电话里说:“部队一下子下来这么多人,都挤到大城市去了,我就不凑那个热闹了。”说到这儿又停了停道,“只要父母有事,一个电话我说回就回了。”后来我才知道,大哥转业留在当地,他不是为了当年父亲阻止他和杨帆恋爱,而是他一直回避着杨帆。他不想再见到杨帆,是无法面对还是刻意回避,只有大哥自己心里清楚。
不久,大哥来信告诉我,他的工作安排了,进了公安局担任副局长。接到大哥的信,我就想,小城有小城的好处,若是大哥回到大城市,能有这么妥帖的安排吗?
又是不久,听母亲在电话里说,朱大来和吴光辉都辞职了,去大哥那个小城做生意去了。这条消息让我有些吃惊。
吴光辉当了五年兵就复员回来了,在轴承厂当了一名工人,在计划经济那会儿,轴承厂不愁生计,饿不着也撑不着。吴光辉后来和本厂的一名女工结婚了,那个女工相貌平平,但见人总是笑,透着喜庆。结婚没地方住,仍住在家里。我就经常能看见吴光辉每天上班下班骑一辆二八自行车,车筐里放了两只饭盒,后座坐着长相喜庆的老婆。后来又生了孩子,他弟弟没当兵和他妹妹没上大学那会儿,一家人都挤在一个屋檐下,全家人都很愁苦的样子。吴光辉的父亲吴部长,脸上被炸弹洗礼过的麻子脸不见一点儿喜色,经常穿一件皱巴巴的军装,夹着包一脑门官司地上班下班。有时他会和父亲聊上两句,说到自己的孩子,他就斜着眼睛冲父亲说:“我们家光辉没法和石权比,他们一起参的军,你看你家石权,再看看我们这个。”聊着说着就多了火气,挥挥手冲父亲道:“不说了,都是闹心的事。”吴部长就倔达倔达地走了。
我有在周末的时候见过光辉哥,偶尔带着孩子在院里遛弯,整个人没精打采的样子。孩子在前面跑摔了,他也懒得去扶,大声地吆喝孩子道:“起来,自己爬起来!”孩子想哭又不敢哭的样子,咧着嘴,皱着眉只能从地上爬起来。想当年那个身穿军装意气风发的光辉哥不见了。有时他会和我聊上几句,每次都会说到大哥,只有说到大哥时,他的眼睛才会放出亮光,然后深吸一口气道:“我早晚有一天会找老大去。”他一直称大哥为老大。我知道他和大哥之间的情谊。
朱大来干到连长的职务便也转业了,那会儿大哥已经是营长了,他转业是因为老婆生产时难产了。他提干之后,家里就在部队医院为他介绍了一名护士,两人异地恋爱,只能通信,恋爱谈得不咸不淡,每年休假回来住上十天半月的,全家给他的任务就是在休假期间专职谈恋爱。那个护士姓柳,个子不高,身子骨很薄,脸色少有血色那种。我们看过朱大来和柳护士谈恋爱的样子,大来哥走在前面迈着急行军的步伐,柳护士随在后面,又跑又颠地仍跟不上他的步伐,远远望去,两人不像恋人关系,倒像是一个父亲带着孩子在散步。就这样大来哥有滋无味地谈了三年恋爱,最后还是结婚了。次年,柳护士生产,大出血。大来哥请假从部队上回来,大人和孩子都保住了,身子却软得不行,出门扶着树走路,从这棵树到那棵树的距离成了她前进的目标。朱大来就生无可恋地照顾她,一拖就是大半年。年底时,朱大来便提出了转业,部队也很快批下来了,转业到城建局里当办事员。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