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关于大哥的故事(23)
大哥的江湖
从那次回来以后,父亲对大哥的看法就彻底变了。再有人当他面夸大哥时,他不再摇头摆手了,而是一副受用的样子道:“江山辈有人才出,我们这些老家伙也该放心了。”
但大哥的部队还是被裁掉了,连个番号都没了。父亲长吁短叹了挺长时间,他不是为了自己退居二线,而是为了部队少了一位像大哥这样冉冉升起的一颗将星。
不久,二哥二姐也从部队相继转业了,我成了家里在部队的独苗了。有一次,我从军校放假回家,父亲把我叫到书房,上下打量了我一番说:“你能像你大哥一样吗?”我不知父亲这话是何用意,盯着父亲的眼睛道:“你是说哪方面?”他似突然醒悟过来,摆摆手道:“哪方面你也不行。”父亲说完长叹一口气,身体委顿下去,戴在鼻子上的老花镜边也滑落下去。那时我才知道大哥在父亲心中的分量。大哥的转业让父亲的希望夭折了。
大哥转业不久,朱大来和吴光辉两人双双辞职,义无反顾地在大哥那个边防小城注册了一家贸易公司,两个人下海了。
七
朱大来和吴光辉投奔大哥来到了边疆小城,他们选择的业务是和俄罗斯做贸易。说是做贸易,其实就是以物换物。把咱们生产的羽绒服、运动衣、洗衣粉、肥皂什么的打包运到俄罗斯,再换回俄罗斯人的手表、望远镜、巧克力什么的。那几年和俄罗斯人做什么贸易的都有,还有人用几车皮的二锅头酒,换回了俄罗斯的大飞机。一时间,许多国人蜂拥着来到俄罗斯淘金。朱大来和吴光辉两人之所以投奔大哥,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他们兄弟三人的感情基础是首选。其次,大哥所在的边疆小城是双边贸易的一个口岸,北京直达莫斯科的火车在这个边疆小城都会停留,他们进出俄罗斯自然也方便了许多。
三兄弟能够在边疆小城再次相聚,重叙情谊的兴奋自然不必多说。有一次,朱大来回到大院,看到坐在凉亭里的父亲,他走过去从鼓鼓囊囊的书包里掏出一架俄罗斯望远镜,递给父亲说:“石叔,这是俄国货,比你们打仗时的望远镜强多了,送给你了。”父亲没看那架望远镜,而是盯着朱大来的脸问:“听说你做生意了?”朱大来就笑笑说:“叔,生意谈不上,也就一倒爷。”朱大来离开单位后,人就显得有些随意,总是嬉皮笑脸的样子。父亲就拍一下凉亭里的石桌说:“不管你做啥爷,都不能学坏了。”朱大来收了笑,立马站好说:“叔,怎么会呢,况且还有石权看着我们俩呢。他现在是公安局副局长。”一提起大哥父亲就多了心事,他皱着眉头把朱大来打发走了,拿起大来留下的望远镜冲着大来的背影,一直看到他从楼门里消失。
父亲满怀心事地回到家,当即给大哥打了一个长途电话。大哥转业后,他回了一次家,住了两个晚上,深居简出,哪儿都没去,就是朱大来和吴光辉请他去喝酒,他也没有出门。他几乎和父亲在客厅里对坐了两天,后来还是父亲挥挥手道:“你选择不回来就依你,但我只有一条,别忘了你是军人,当过团长,路咋走你应该知道。”大哥站起来,像团长样的立在父亲面前道:“爸,你放心,我是军人的儿子。”父亲和大哥眼里都有了泪花。此时,为人夫为人父的大哥,已经能够理解当年父亲为了爱情的选择。他与杨帆没走到一起的心结已经解开了,但他仍然不敢见杨帆。那会儿的杨帆也从文工团转业了,暂时还没找到工作,在家待业呢。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为什么,大哥似乎还是不敢见杨帆。不知是他们分手时的承诺,还是大哥对青春年少的往事不堪回首。那次大哥在家里待了两天,就是求得父亲对自己落户边疆小城的支持。大哥走时,父亲都没出门,只有母亲在门口冲大哥千叮万嘱地一遍遍地说:“下次回来一定带上托娅和大林。”母亲含着泪说:“大林长大后我还没抱过呢……”大哥望着眼泪汪汪的母亲,重重地点了点头,梗着脖子没再回头,噔噔地向楼下走去。父亲站在窗前,看着大哥的背影一直消失在拐角处,然后目光就停在那儿,一动不动。后来我知道,大哥转业这件事对父亲打击很大,他沉默寡言了好久,以前他的酒量喝上三五两不在话下,现在却沾酒就醉,然后就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在父亲心里,大哥是他最为靠谱的接班人,顺风顺水当到团长的大哥,如不发生意外,以后一定会是师长和将军。大哥的军旅仕途夭折了,父亲的理想也像断了线的风筝随风而去了。后来二哥二姐也相继离开部队,全家的孩子只有我一个人在部队了,每次我回家时,他望着我的目光都是恨铁不成钢,然后欲言又止的样子。我深知父亲对我是失望的。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