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关于大哥的故事(6)

2022-09-02 22:13:51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大哥的江湖,上了中学后的大哥,他人生的江湖才真正开始,他有两个磕头兄弟,一个是朱大来,另一个是吴光辉。两人都是大哥的同学,都住在军区院里,朱大来的父

大哥的江湖

上了中学后的大哥,他人生的江湖才真正开始,他有两个磕头兄弟,一个是朱大来,另一个是吴光辉。两人都是大哥的同学,都住在军区院里,朱大来的父亲是通信站的站长,吴光辉的爹是保卫部的副部长。两人的爹很有特点,朱大来的父亲腿受过伤,据说是在辽沈战役中被一颗炮弹炸断了,腿是接上了,留下了后遗症,走路急了颠三倒四的,身体晃动的幅度有些大。吴光辉的爹少了半只耳朵,说是在抗美援朝时,被美国飞机扔下的炮弹炸飞了,炸飞的不仅是他半只耳朵,还留下了一脸的麻坑。他爹当了保卫部副部长之后,我们看到吴副部长经常戴一只口罩,不论什么季节那只白色的口罩似乎就长在了吴副部长的脸上。他爹还有个重要标志,后腰的裤腰带上总是垂着一把锃亮的手铐,有意无意地显现出来。有许多妇女哄孩子,孩子不听话,母亲就威胁孩子说:吴麻子来了。孩子瞪圆眼睛就禁了声。我小时候,母亲没少这么吓我。后来我们长到半大时,再也不怕他了,还在背地里给他编了句顺口溜:吴麻子耍年轻,一脸麻子一脸坑……有时被他听到了,就做出追赶我们的样子,还把后腰插着的手铐拿出来,在手里弄出哗哗啦啦的响声,我们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就是这两人的儿子成了大哥的左膀右臂。二哥曾信誓旦旦地说:大哥和两个哥哥是磕过头的,他们比亲兄弟还亲,咱们比不上。二哥说这话时是一脸羡慕。后来,二哥又指着我们学校后面的小树林说,大哥他们就在这里结拜的兄弟。

我上学后,学校后面那片小树林我去过无数次,这是一片松树林,不知何年何月便存在此地了。树上挂着即将坠落的松塔,地上落满了一层又一层的松针,走在上面软绵绵的。我望着树林就想,古有桃园三结义,大哥也是想延续当代的兄弟之谊吗?

朱大来和吴光辉是和大哥一年参的军,朱大来和大哥在一个团,吴光辉被分到了另外一支部队。大哥参军后就被柴团长留在团部当了通信员,朱大来则去了连队,就驻扎在珍宝岛南侧。那次珍宝岛反击战打响,朱大来自然也参加了战斗。大哥打响了通风报信的第一枪之后,敌人的枪也响了,他骑着的马匹被一串子弹射中,大哥从马上跌落下来,他连滚带爬地躲到了一棵树后,也是那棵树救了大哥的命。当我们的士兵冲杀出来时,大哥和朱大来见面了,朱大来见大哥后吃惊不小,扑过来查看大哥的身体,嘴里一直叠声地道,老大,伤到没有?大哥活动下四肢道,还行。眼见着自己的部队和敌人偷袭的部队战到一处,大哥挥了下手里的枪说,操家伙吧。大哥和朱大来两人抄到了敌人的后侧去。那场遭遇战下来,柴团长总结战例时,隆重地表扬了大哥和朱大来的这次穿插,完全打乱了敌人的布防。也就是说,敌人这么快就被我军击退,大哥和朱大来两人功不可没。因为大哥首先发现了敌人,又打响了通风报信的第一枪,大哥的功比朱大来的功大一些。朱大来也荣立了一次三等功,战后也被晋升为排长。当大哥和朱大来两人提干时,在另外一支部队上的吴光辉还是名战士。他们部队作为预备队,还没有拉出来,反击战便结束了。眼见着两个兄弟立功提干却没自己的份儿,吴光辉心有不甘,只叹命运不济。又是一年后,吴光辉便复员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