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文化散文:建筑女工的故事(36)

2022-09-02 22:09:57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亲爱的“泥水妹”,我竟一时语塞,无以为答。 四、后记 2020年的春节来得特别快,区建协在春节前组织慈善活动,我和同事们要到区救助站赠送物资。我们将救助站需要的碗

亲爱的“泥水妹”

我竟一时语塞,无以为答。

四、后记

2020年的春节来得特别快,区建协在春节前组织慈善活动,我和同事们要到区救助站赠送物资。我们将救助站需要的碗面、八宝粥、饼干和水等物资送到救助站,看到站内坐着很多人,门口还蹲着几个衣着破旧的人,看到我们的车子过来,那些人都站了起来,无声地看着我们卸物资,并没有失控地围上来了。

救助站的同事小蓝出来帮忙搬物资,我对小蓝说,这些需要救助的人,挺守纪律的。小蓝撇撇嘴,说:“你把这些换成现金试试?”我笑笑,不敢接话,小蓝在救助站工作了那么多年,什么形色的人和事都经历过了,自有她独到的看法。

我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遇到乔艾艾。她穿着灰黑色的牛仔裤,灰色衬衣,外罩一件灰黑色的长外套,马尾辫儿扎得高高的。不穿工作服、不戴安全帽的乔艾艾,清秀中带着几分文静,只是一身灰黑的打扮让她本来偏白的皮肤更加苍白。她似乎也沒料到会在这样的场所碰到我,目光在我面前扫了一下,赶紧撇开脸。但她并没逃走,因为她的身边放着一个吸氧袋,她的肩上,靠着一个裹着厚厚棉衣的男人。吸氧管连着这个男人,男人的头发很长,几乎遮住了他的脸,我看不到他的脸色,广东的冬天从来不冷,这身厚厚的棉衣和这么温和的天气格格不入,这个男人肯定是乔艾艾得了尘肺病的丈夫邬先生了。

我本想上前问候几句的,奈何乔艾艾的脑袋一直往里面偏着,她不愿意在这里跟我打招呼,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们是认识的。我抬起的脚步又收了回来,我们是熟人,她完全可以在我手上多拿两份慰问礼品的,但我理解她为何不愿意跟我打招呼。在几天前,乔艾艾已经全部追讨回她带的抹灰班的工程款,我了解过数额,属于乔艾艾夫妻的数额也不少,乔艾艾现在是有钱的,我猜她或许是在欠薪问题未解决前已经申请了救助。

我在交接物资时,问小蓝知道乔艾艾夫妻的情况吗?小蓝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嘴一撇,翻一下白眼说:“这夫妻俩吗?这几年每年都来,有时还一年来几回。我们哪敢不救助他们啊?这个女人厉害,稍不顺从她,她便闹,动不动就说要上访。”

我说,她无理取闹,警察不管吗?小蓝说,人家也不是无理取闹,你没看见吗?她的确是有个得病了的男人啊!我们都知道这个女人有钱的,连她身边的人都举报过她,但我们有什么办法?不救助她,她就把事情往大里闹,你知道现在的网络,我们处理不好,稍不慎,我们这地区都可能被连累成网红区的。小蓝很无奈地说,这女人也说过,她的所有钱都寄回老家去了,我们要不给他们安排救助,她和她老公就坐我们这里过年,我们哪敢让他们在这里过年啊?你看她的老公,还能待久吗?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