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文化散文:建筑女工的故事(5)

2022-09-02 22:09:57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亲爱的“泥水妹”,嫂子,求您了,少说两句撒! 汪广财倒挂着眉毛,差不多把腰弯成90了。 看来他们是一直都没有在砌筑之前,用水把轻质砖淋透的习惯的。我尝试着跟蒋

亲爱的“泥水妹”

“嫂子,求您了,少说两句撒!”

汪广财倒挂着眉毛,差不多把腰弯成90°了。

看来他们是一直都没有在砌筑之前,用水把轻质砖淋透的习惯的。我尝试着跟蒋玉成说,虽然现在大多数楼盘都用成品砂浆砌筑,成品砂浆是按精准的比例调配的,用于砌墙的一般是2.0成品砂浆,黏合度很高,砌出来的墙体缝隙很细,总体很好看,但如果他们在砌砖之前,先用水把砖淋透,那么,砖与成品砂浆的黏合度会更高,这样砌出来的墙体,墙缝饱和度高,不仅平整美观,还不易渗漏,增加墙体寿命。

可蒋玉成没听我说完,就不耐烦了,砖刀挖进砂浆桶里,狠狠挖起一大块砂浆,甩在砖面上,嘶着嗓子说:“吃饱了撑的!这房子又莫是你住的,你管它渗漏莫渗漏?老子一天累死累活才砌多少方砖?要按你说的,每回用砖都浇水淋透啥的,这样那样滴,老子还用干吗?”

我心知,这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蒋玉成说的的确是工地的常态,不管哪个工种的工人,在工地上都是按量承包工程的,能缩短一天的进度,那么他们就多了一天的机会去接下一个项目。像蒋玉成夫妻这样的夫妻档,夫妻合作,从早上四点到晚上六点,中午不休息,一天最多砌二十平方米,现在工地上的砌筑工,砌一平方米大概是五十元工钱左右,就是说,如果蒋玉成夫妻一个月不停不休,没有任何意外发生的话,一个月大概是三万来块的收入,但工地都是动态生产,受天气受供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少可以每个月都是满工的,所以,对于工人来说,进度才是王道,才是他们追求的根本。而在这个城市化扩展的过程中,我们从上到下,不也都在追求着进度吗?我们都知道,过度扩展和过度追求进度,质量和安全便很难保证,但这能怪他们吗?他们只是整个城市建设的最底层的部分,不过是用自己的血汗,谋求活下去的基本,他们把身体当机器,努力适应着飞速发展的社会,挣扎着,透支身体,不想成为那个被历史车轮甩下来的人。可现实是,无论他们怎么努力,这“车轮”还是要扬尘而去,他们用尽所有力气,也还是在“车轮”下面艰难喘气。

每次巡查工地,我都很纠结,一方面,质量和安全是建筑生产的前提和根本;另一方面,建筑工人的生存和城市化的推进同样至关重要。而更现实的是,楼房开发商、施工承包商、材料供应商、包工头甚至建筑工人,都与利润紧密联系着,谁也离不开对“利”的追逐,包括我自己。很矛盾,但又那么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存在。

我转向何华,何华立马保证说:“蔡姐,您放心,这里厄马上就处理,保证按您的意思做好,不漏任何一个细节!”

我看了看眼里闪着精明的汪广财:“工人上班时间打闹得这么厉害,都放任不管吗?要真砸中了人,不就成事故了吗?”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