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散文:建筑女工的故事(9)
亲爱的“泥水妹”
“对,搞啥子事撒?”
我还沒有坐回座位,汪广发就像幽灵般飘了过来,迅速地拉了个椅子坐下,他的动作,又让我想起早上他的一抓一跃、一跳一蹲。这夫妻俩,认证了我们一句广东老话“公不离婆,秤不离砣”。
我说:“想请你老婆吃小龙虾喝啤酒,介意吗?”
“莫介意,莫介意,厄等她。”汪广发很不客气地给自己倒了杯啤酒,然后又伸手抓了几个小龙虾放碗里。蒋玉成瞪着他嘶:“哪个要你等撒?滚!”
我的脑袋又嗡嗡叫起来,这夫妻俩,怎么碰一起就干架啊?汪广发嬉皮笑脸说:“你是厄婆娘,厄莫等你,还能等哪个撒?”
说话间,几个小龙虾已经给剥开了,红白的虾仁蘸上辣椒油,红晃晃地放在蒋玉成的饭碗里,要说疼爱老婆,我瞧着这个汪广发认第二,工地上没人敢认第一的。
“你滚滚滚,哪个稀罕你剥虾了撒?江边上好多竖手指滴在等你撒,还不去?”蒋玉成没安好气地用脚踢汪广发,汪广发把脚缩上塑胶椅子上,委屈地说:“男人么,哪个莫事莫开开玩笑滴?你这心眼缝小得,水泥砂浆都抹莫进去了嘞!”
看来这夫妻俩之间,应该有个什么梗,让蒋玉成暴怒不已。我静静地看着夫妻俩顶嘴,思绪渐渐有点儿恍惚,或许,这样的斗嘴打闹,可以让他们枯燥压抑的工地生活,带来那么点儿生气吧!
吵闹了一会儿,无论汪广发怎么点头哈腰,怎么剥虾赔罪,蒋玉成就是不肯原谅他,而且,似乎汪广发越是低声下气地退让,蒋玉成的愤怒就越膨胀,都烧得冒烟了。我从蒋玉成的叫骂中,终于听出了一点儿门道,好像是汪广发在昨天晚上,跟几个砌筑的工友们到江边吃夜宵了,还竖了手指呢。
本来,汪广发是没有准备去吃夜宵的,蒋玉成也不高兴他去,但奈何二道杆几个都取笑汪广发是“气管炎”,连夜宵也做不了自己的主,还当个啥男人?汪广发脑门儿一充血,便跟去了,蒋玉成也没再好意思拉着他不让去。
结果呢,二道杆几个小子说去吃夜宵不过是个幌子,到了目的地,汪广发才知道,原来二道杆他们带他出来是来“竖手指”的。汪广发饿着肚子,傻呆呆地跟着二道杆他们后面,在老街的位置溜来溜去,汪广发看见几家人头涌动的夜宵店,肉香、粉香、粥香和菜香一股脑儿地从里面涌出来,汪广发闻得口水直流,可二道杆几个根本就没有食欲,而是在横街小巷里兜来转去,专门往人少的、灯光暗的地方走,那些灯光暧昧的阴暗处,都坐着几个身材丰满的中年妇女,这些妇女穿着打扮跟大街上的普通妇女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大街上的妇女很忙碌,她们却很闲。
二道杆几个,每碰上一组坐在阴暗中的妇女,都停下来,交头接耳研究一番,有的是研究过了就走,有的却不一样,汪广发看见他们研究完,二道杆就会向那几个妇女竖起手指,开始是三个手指,那几个妇女摇头;接着是四个手指,那几个妇女继续摇头;五个手指头竖过后,那几个妇女还是摇头,二道杆他们便继续往下走,直到找到下一组心仪的妇女。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