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博士生考题(3)

2022-09-02 21:38:46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三千余年一大变局”试解,在1840年到1860年的20年间,中国人与西方列强在关门与推门之间暗自用力,中国终因比力不过,大门全部被打开。这个20年的较量,中国遭遇了全方位的失败

“三千余年一大变局”试解

在1840年到1860年的20年间,中国人与西方列强在关门与推门之间暗自用力,中国终因比力不过,大门全部被打开。这个20年的较量,中国遭遇了全方位的失败,中国人的自信心被彻底打垮。从天朝上国,跌落到唯蛮夷号令是从,这是一个让人极度痛苦乃至绝望的过程,器物层面不如人尚在其次,文化溃败才是根本。我相信,包括林则徐、李鸿章、胡林翼在内的这些先知先觉的中国人,他们已经意识到我们在文化上遇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对手,不仅在器物层面,文化方面中国也已经落伍了,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却无论如何不能承认,也不敢承认文化和制度的落后,他们只敢承认器物的落后。于是,后来的洋务运动顺理成章,即只从器物层面向西方学习,其他方面是万万学不得的,也是不能去学的。“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秉承的原则和方针,实际是当时意识形态下的产物,是路线正确与否的标志。所以,我们后来看到,清流派的人物越来越多,调子越来越高,观点越来越左,可因为他们的论点与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高度一致,所以,他们永远是正确的一方。不难发现,在文化上越不自信,就会越依赖于祖宗的已定之规,越反对外来文化,结果是越来越自闭、排外,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主导政府的决策,从而使国家走向灾难的深渊。我们今天反思甲午之耻、辛丑之耻,包括此前的中法战争中的惨败,眼睛不能仅盯在赔款割地上,而应该检讨导致这些奇耻大辱的根源在何处。

仅仅从文化不自信这个角度来考察,我们可以从这段历史中找到很多的实例,比如,原来中国据天下之中,唯我华夏独尊,周边四夷不能随便来我华夏,见我皇上更是难上加难;即使同意三五年来一次,也得遵守我们定的规矩,见皇上更是要行三跪九叩之大礼。但19世纪60年代以后,我华夏不仅从世界中心被挤到边缘,而且几乎所有的祖规都被打破,列强不仅坚拒华夏传统礼仪规制,而且还要驻使北京,与我华夏平起平坐,甚至与皇上平起平坐。中国的制度和文明建立在礼法仪制之上,在某种程度上礼法就代表了文明或文化,而绝不仅仅是面子问题。所以,对于大清天子及众臣来说,这个变化太大,心灵的震动太大,的确是“三千余年一大变局”,怎能接受得了?!

19世纪中国的历史常被解释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某种程度上,这个解释并没错,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大多从物质层面检讨当时中国的落后,也触及制度、文化等方面。本文从意识形态和文化自信两个方面,试图做出进一步解释。也许,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19世纪后期及20世纪初期的历史,就能够对这段历史有较为深刻的体认。我认为,正是因为传统意识形态的崩塌以及文化自信的丧失,迫切需要“再造文明”(胡适语),所以有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有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新思潮的引入。然而,传統意识形态崩塌并不等于传统意识形态就没有了影响,文化自信丧失也不等于就能全盘接受外来文化。新文明新文化如何在原来的环境下建设和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