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澜沧江畔边,一个七十年前的故事(4)
太阳照在澜沧江上
他回过身抚摸床上铺的那块毛主席送的毛毯,是那么柔软,那么温热,仿佛感受到了与毛主席握手那一瞬间的幸福。他脱去鞋子,静静地躺在那块伟人馈赠的毛毯上,再盖上伟人赠送的棉被,耳边响起了他去年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发出的最强音:“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再见了,我的中课佤寨;再见了,我的普洱;再见了我的祖国!”岩火龙带着最后的微笑,操起身边那把手枪,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时间凝固在了1951年9月,一朵19岁的生命之花凋落了……佤山的山茶花闻之默哀,澜沧江的水闻之哭泣,写到这里的我,眼睛也湿润了。
岩火龙的慷慨赴死,感动了普洱大地和普洱的各族人民。1953年10月,当年的边纵战士、原孟连县勐马区副区长、县文教科长的麻哈喃含泪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汇报了李保、岩火龙等普洱各族儿女反抗李弥残部的事迹。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于1953年12月21日给麻哈喃回信。信中说:“10月27日给毛主席的信收到了,谢谢你的盛情。你和李保、岩火龙等同志在李弥匪军扰乱祖国边疆的时候,坚贞不屈,英勇斗争,这种忠于祖国的精神,值得赞扬。李保、岩火龙两同志为国牺牲的光荣事迹,将为人民所永远纪念。”
在绵绵思绪中,东方航空HU5946航班起飞了,透过舷窗我俯瞰着佤山云海,那一团团白云,好似翻滚的雪浪花在拍打着绿色的峰峦村寨,随着云开雾散,太阳普照在澜沧江上,我仿佛看到了佤族姑娘在尽情地跳着甩发舞,我好像看到拉祜族小伙在热情地跳着芦笙舞,我似乎看到傣族少女柔美地跳着孔雀舞……哦,普洱的大美山川,还有25个少数民族儿女幸福的今天,这一切的一切,不正是岩火龙当年所追求所憧憬的明天吗?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