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七岁那一年的春天(2)

2022-09-02 21:32:51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所有的事情一如既往,三奶奶端着一盆灶火灰出来,上面有些暗红色的黏糊糊的血,就像我平时磕破了头,祖母端来灶灰撒在血上,再用扫把扫干净倒到对门坡的树林的那种样子

所有的事情一如既往

三奶奶端着一盆灶火灰出来,上面有些暗红色的黏糊糊的血,就像我平时磕破了头,祖母端来灶灰撒在血上,再用扫把扫干净倒到对门坡的树林的那种样子。三奶奶换了一盆又一盆的灶火灰,泼了一盆又一盆带血的水。我幼小的心灵也跟着一阵阵挣扎,害怕、孤独、失落……

“呱哇——呱哇——哇哇哇——”正在恐惧着,只听到屋内一声响亮的婴儿哭声,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我跑进屋,只见三奶奶手里抱着一个小人儿,她笑呵呵地说:“赶紧来看看你的小妹妹,真好看!”赤脚医生说:“胎盘还不下来,我看这个情况,应该还有一个娃吧,大人都快要不成了,没得力气生了,赶紧送医院。”正说着,父亲已经从他上班的地方赶回来了。父亲见此症状,斩钉截铁地说:“送镇卫生院。”赤脚医生说:“肚子里还有一个,怕等不到镇卫生院了,这得抬着走七八公里,会闷死的。”父亲说:“大人要紧。”赤脚医生说:“我再来试试。”三奶奶给母亲喂着红糖鸡蛋,然后叫母亲再用力。可是母亲用不上力了,于是赤脚医生于是硬着头皮,用手去给母亲接生……几分钟以后,又一个小弟弟出生了,只是这个弟弟生下来不会哭,脸是青紫色。

父亲顾不了那么多,他让赤脚医生先救着孩子,然后邀了村里的几个青壮年小伙子,把母亲放进用被褥垫好的超大竹篮里,抬着她去镇卫生院,经过医生极力抢救,母亲的命算是保住了。

数天后,父亲用自行车载着我去医院看望母亲,母亲见了我,微笑着拿糖果给我吃,说是亲戚送来的。我坐在母亲身边吃糖,弟弟妹妹安静地在旁边睡觉。我就这样静静地陪着母亲,暗自想着我还是一个有妈的娃,于是有些欣喜起来。

这一天,弟弟妹妹吃饱了,不吵闹了,我在旁边翻看着一本小人书,可我认不得多少字,想让母亲给我念字,我叫阿嫫她不应声,眼睛看着我,说不出话来,我吓得大哭起来,母亲望着我,她的眼角瞬间流淌出清亮亮的液体……此时医生来了,他们迅速对母亲进行抢救。看着医生忙碌的身影和父亲焦急的神情,我吓得再次哭起來了:“我要我阿嫫,我要我阿嫫……”所幸的是,经过医生极力抢救,母亲又一次从死神的手中逃离出来,医生说这一次是针水过敏。

母亲生了龙凤胎,祖母走路做活儿都不时哼着小

调:“油菜花开一片黄,对门坡上等小郎……”遇到人就喜滋滋地打招呼,有时候也会在门前摘一片桃树叶吹起调子,那声音婉转悠扬,看得出祖母的心情像是家门前五月的石榴花,热烈舒展。

母亲出院后,父亲再也没有去建筑队上班。等母亲的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她和父亲一块儿起早贪黑一锄头一锄头地在陡坡上垦荒,在田地间劳作,她说:“家里有了这么多张嘴,得比以前更要勤快些,要不然就吃西北风了。”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