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七岁那一年的春天(5)

2022-09-02 21:32:51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所有的事情一如既往,当夜晚来临的时候,父亲拿出他心爱的二胡,就着山村里清冷的月光,开始诉说心里的往事。而母亲独自坐在电视机前,剥着苞谷棒子壳。父亲拉了一会儿

所有的事情一如既往

当夜晚来临的时候,父亲拿出他心爱的二胡,就着山村里清冷的月光,开始诉说心里的往事。而母亲独自坐在电视机前,剥着苞谷棒子壳。父亲拉了一会儿二胡,然后拿了一把小椅子,坐在母亲旁边剥着苞谷棒子壳。父亲看着母亲羡慕电视里那些色彩斑斓的世界,打趣地说:“现在娃娃们读书的读书,工作的工作,等把老人送上山之后,我们两个也出去打工吧。我去医院打杂儿,你去给人家当清洁工。”母亲笑了笑:“那这个家不要了?”父亲笑笑不吭气了,继续剥苞谷壳,他们心里的美好憧憬在生活琐碎中暗淡了下去。

我的祖母在82岁的时候,渐渐出现了老年痴呆的症状,她开始叫不出孙子孙女的名字,最后连家里人都不认识了,她只是认识唯一的一个人,那就是我的祖父。此时将近90岁的祖父,除了精神状态不如从前外,意识依然清晰,祖母时常端一张小凳子,坐在祖父前面,让祖父给她挠痒。祖父一边给祖母挠痒,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讲着一些两个人经历的陈年往事。祖母闭着眼睛,静静地听着。再后来,祖母已经没办法走出堂屋门了,每天的一日三餐,母亲都要亲手端到祖父母手里。除此,祖母也没办法到院子边上的外面去上厕所了,家里人给祖母准备了一只便桶,父亲就伺候着祖母在房间里解决大小便的事。我工作之余,也会回去给祖母晒晒被褥,给他们洗洗衣服,打整一下他们房间的卫生。而祖父母,每天坐在堂屋的一组双人沙发上,祖母闭目养神,祖父给她挠痒捶背。

两年后,祖母已经起不了床,每天都只能在床上呻吟,父亲给祖母熬中药,打营养液,打吊瓶。叔叔姑姑们回来了,祖母已经意识不清了,嘴里嗯嗯啊啊说着谁也听不清的语言。在那个清冷的黄昏,祖母在三叔的怀里去世了。

祖母去世以后,受到打击的祖父卧床不起,父母给祖父熬了中药和参汤,并喂他吃下。慢慢地,祖父的病好起来了,只是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但农忙的时候,祖父仍然会帮母亲剥苞谷棒子壳,在院子的晒场上,赶着来偷嘴的鸡。那个时常来陪祖父聊天的三爷爷,突然生病去世了,我家的院子里再也没有两个老人爽朗的笑声。祖父失去了祖母,又失去了可以一起聊天的三爷爷,精神状态每况愈下,祖父偶尔会和儿孙们聊几句,但是都不如以前的那种畅然了。孤独的祖父,每天晚上都会颤巍巍地从床底下摸出一瓶儿子们给他准备的酒,咕咚咕咚喝上几口,然后上床睡觉,他说,吃了酒晚上睡觉半夜不会醒。祖父一定是到半夜醒来看到房间里另一张空空的床,黑夜中那种深深的孤独会如蚂蟥般叮咬着他的心。

两年后,祖父去世了,他走的时候很突然,谁也不在他的身边,他就在夜晚静悄悄地走了。办完祖父的后事,本想父亲和母亲会轻松了些,但是父母都很伤心,母亲常常自责,为什么自己没有在祖父面前守着他,而让老人一个人静悄悄地走了。母亲常常会做了饭后要先盛一碗准备端给祖父,才想起来祖父已经去世了,每当此时,母亲就会暗自垂泪。母亲说,祖父是个脾气很好的人,从来没有在家里发过脾气,他走了非常不舍。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