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里下河,承载了艺人们太多的想象与乡愁

2022-09-02 21:18:47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嗨呀嗨哟嗨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从大人们的嘴里听到“里下河”这个词了。心中常常有疑問——里下河,是哪里的一条河呢?后来总算知道了,里下河不是一条河,而是指江苏省中部

嗨呀嗨哟嗨幺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从大人们的嘴里听到“里下河”这个词了。心中常常有疑問——里下河,是哪里的一条河呢?后来总算知道了,里下河不是一条河,而是指江苏省中部沿海江滩的一块湖洼平原,西起里运河,东至串场河,北至苏北灌溉总渠,南抵新通扬运河。但又因为里运河简称“里河”,串场河俗称“下河”,平原介于这两条河道之间,故称“里下河”平原,被誉为“鱼米之乡”。

说来也巧,就在我38岁的时候,我踏上了“里下河”这方富有活力、极具文化特色的热土。

那天是周五,乡文化站长来我办公室,并且还顺便带来一个人。没等他们坐下,文化站长先开了口,向我做了介绍。原来那个人就是里下河民谣的传承人之一,看上去在45岁左右,人不胖,也不瘦。

海安里下河民谣是怎么回事?里下河民谣最早的源头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是高邮市高邮湖以及里下河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广为流传的传统民间歌曲,主要有号子、小调、情歌及各种生活风俗歌谣、儿歌、对歌等。后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传承,在兼容并蓄中,海安区域也逐步发展形成了以号子、道情等为主打形式的民谣。再加上海安地区具有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水网稠密、稻作文化极其发达等特点和海安人那种豪迈、豁达、质朴、乐观的性格,二者合一,恰使其语言和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具有音乐感染力和多样性,所呈现出来的民谣,不仅有苏南小调那种柔婉的演唱风格,又具有北方民歌爽朗的气质,演唱起来既高亢嘹亮,又不乏委婉柔和,成了当代民谣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更是河水湖水间的一朵奇葩。

传承人讲到这儿,显得有些激动,只见他“唰”的一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四周静寂无人,他不免有些尴尬。于是,又坐了下来。

海安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促使了民谣的形成。他这么一讲,我心里有数儿了,由于海安有着广阔的水域,加上气候温暖潮湿、土地肥沃等因素使得本地的稻作文化非常发达。聪明能干的海安人利用上苍给予的这一优势,种起了水稻。水稻,顾名思义,这种农作物与水的关系就如同鱼儿离不开水,故它的一生必将在水中度过。那么水又是怎样从河(或湖)中引到洼地中的?

相传,在三国后期,海安地区的先民因地制宜发明过三种戽水工具:人力车(也称踏水车)、禽力车和风力车。考虑到安全,最终只留下踏水车。踏水车是一种用人力脚踏的水车,形式有六人轴、四人轴、二人轴三种。

我不由自主地点点头,那人竟能将里下河的故事讲得清清楚楚。水域与气温交织的旷野,才是里下河民谣最好的背景,极其发达的稻作文化,才是里下河民谣最好的内容。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