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从此,她失去了那个家

2022-09-06 10:09:13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设色宣纸,1 要等到第二年的二月中旬,段小秋才能明白自己失去了什么。現在,她依然不打算理会父亲打来的电话,任由那一串数字在手机屏幕上声嘶力竭地吼叫。 她拿着画笔,在

设色宣纸

 

1

要等到第二年的二月中旬,段小秋才能明白自己失去了什么。現在,她依然不打算理会父亲打来的电话,任由那一串数字在手机屏幕上声嘶力竭地吼叫。

她拿着画笔,在接近于黑的蓝色里勾画一只白鹤,让那只白鹤站在黑暗的边缘。她在设想画面里还会寥寥出现几枝荷——妖冶的蓝荷。她的左手边有个陶瓷花瓶,里面插着几枝香水百合,前两天小鱼送来的时候还是花蕾,此时,已经开了一桌子的粉。

叮咚一声,小鱼的微信从平板电脑里跳出来:秋,下楼吧,接你去吃饭。

贴心,正愁晚饭呢。段小秋回复。她看了一眼陶瓷花瓶里那团明亮的粉,觉得它在这里极不和谐。回头看看身后,从小几到书柜再到钢琴,屋子就这么大。最后,她把花瓶移到了钢琴上,退后几步,远远看了一眼,觉得这样好多了,这才换衣服出门。

段小秋没想到,晚上的饭局,陈默也在。

段小秋和陈默中间隔着小鱼,但还是感觉触了电。手里的筷子掉了两次,服务生给她换了两次,没用几下又掉了。小鱼歪着头看了段小秋一眼,又向周围扫了一圈,问:“段小秋,你看上谁了激动成这样?”

一桌子人目光齐刷刷投过来。

唯独陈默没有扭头。他招呼服务生又取了一双筷子,给段小秋递筷子时才看了她一眼,温和持重。那一眼段小秋刚好接住,一时间心头潮起。

五年了,居然还能再见到他。

五年前,火车咣当咣当从北向南,走了十几个小时,把段小秋卸在了杭州。那时她二十二岁,脑后扎着一个无精打采的马尾,脸色苍白,眼神倔强,穿着红色半长款羽绒服,手里拉着一个二十四寸黑色拉杆箱,从出站口的风里往外挤。

刚过了春节,从万物凋零的北方,走进江南这座城市,像提前走进了春天。陌生的宽阔的马路,路面比她的鞋子都干净。路两侧的树木郁郁葱葱,叶子在阳光里泛着肥嘟嘟的亮光。她走过第二个十字路口,看到一个街心公园,便拖着黑色的影子走了过去,她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茫然四顾,觉得看到的每一处景致都该是杭州本来的样子。身旁有棵高大的树——后来她才知道那是一棵古老的香樟树,它已经在这里站了上千年,周身散发着深沉的木香。树冠展开,枝叶繁茂,侧枝像粗壮的手臂延伸出去,仿佛一个有力的怀抱等在那里。那一刻,段小秋原本一片狼藉的心,突然就风平浪静了。

她想,就这里了。多好的城市啊,不像那个令人伤心的中原小城,天灰蒙蒙的,地灰蒙蒙的,一切都是灰蒙蒙的,好像每天都在不停地下着灰,让人也灰头土脸。

凭借一纸师范学院的毕业证,段小秋成了一所私立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老师。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