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从此,她失去了那个家(2)
设色宣纸
那天中午,校长请客,庆祝本校某位老师获得“第二届校园文学大赛”一等奖,除了学校领导和语文组全体老师,还特意邀请了文学大赛的一位评委。
“陈默,我们大学睡了四年上下铺,文学博士,著名诗人,浙大文学院最漂亮的教授,即将要去美国访学两年。”校长这样介绍那位评委。
没错,校长的确用了“漂亮”这个词,来形容那位身材魁梧器宇轩昂的男士。
“对,是最漂亮的。”校长又强调了一遍,以示自己没有用词不当。
那天校长高兴坏了,每端一杯酒,就要奉承一下陈默,从高考状元到硕博连读,从学术论文到诗集,好像是对“漂亮”一词的注解。其实,还是要感谢陈默给争取的一等奖。一等奖可是大奖,给学校争了大光。获奖的那位女老师像从战场上凯旋的花木兰,豪气冲天地喝了不少。
看到陈默的那一刻,段小秋想到了那棵香樟树,鼻息间似有深沉的木香萦绕,掩盖了杯中的酒气。那是段小秋第一次喝白酒,不喝不行,校长劝酒的口气就像在布置教学任务。还没搞清楚那酒是什么味道,段小秋就蒙了。
校长再次挥手喊道:“满上,都满上!”脸红脖子粗的。
段小秋实在不行了,跑出去躲,背靠着墙站在包间门外,麻木的感觉从舌尖儿到嘴唇,向全身扩散,一直到手指脚趾。
门吱呀一声打开,陈默走了出来,看到她站在门外,有些意外,问:“有事吗?”
“没……”她摇了摇头,一摇头就天旋地转。
陈默伸手扶住了她:“你是不是酒精过敏?”
他盯着她的脸,又拉起她的手看了看她的手腕。段小秋的手腕上布满了红斑,她被自己手腕上的红斑吓了一跳。陈默没有犹豫,抱起她就往外走:“我送你去医院。”
医生警告段小秋:“你这是严重的酒精过敏,已经引起喉头水肿,会导致呼吸困难,十分危险,幸亏送来得及时。以后,千万不能再饮酒了。”
等输上液,陈默问:“你之前不知道自己酒精过敏?”
“我第一次喝酒。”段小秋很不好意思。不知深浅就灌下去那么多,真是糗大了。
陈默没再说什么,给她倒了一杯水。
接水杯的时候,段小秋再次想到那棵香樟树,好像闻到了深沉的木香……
第一个学期结束后,段小秋辞职了。每天带着一群小学生读唐诗宋词,不是她追求的生活。亲爹伙同后母买断她家庭身份时,塞给她的那笔钱,够她在杭州过一段舒适日子。虽然段小秋没有吃喝不愁的资本,但思考人生的空闲还是有的。辞职后,段小秋在杭州城里晃了几天。本想去看著名的西湖十景,心念一动,又想,西湖就在市区,早晚都能去,不妨先去远一点儿的地方。就去了灵隐寺。看着布履僧袍的弘一大师的像,段小秋心里充满了好奇。那个能写出“长亭外,古道边”的江南才子李叔同,那个有着无数红颜知己的沪上男神李叔同,怎么就了断尘缘、遁人空门了呢?不知怎么,忽然又想到了陈默。陈默也是风流倜傥的,但从那天见过以后,就再没有消息了,不会也遁人空门了吧?这么想着,不由暗自笑了。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