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从此,她失去了那个家(6)
设色宣纸
段家添了男丁,奶奶终于放心了。他们给男孩儿取名叫段小冬。
段老三他爹兄弟三个,不知什么原因,老大老二都没生养。段老三之所以叫段老三,是因为他上面原本还有两个哥哥,只是都没活过十八岁。这样,段家三门就只有段老三这一个男丁,也算是百顷地里一棵独苗。后来,段老三把上一辈三个老弟兄养老送终,人土为安,顺理成章继承了段家的三院房子。也是看在那三院房子的份儿上,王兰英才心甘情愿做了段老三的填房。
段老三身子弱,干不了重活儿,这个家一直都是王兰英扛着,自然就有了当家做主的派头,特别是生了儿子以后,底气就更足了,经常骂段老三是病痨鬼,让他们母子跟着受罪。在王兰英的骂声里,段老三一年四季都把头低在胸前。对于段小秋,王兰英基本上不管不问,好像要让她自生自灭。段小秋整天穿着脏兮兮的衣服,顶着乱蓬蓬的鸡窝头,奶奶看到了,就叹气,一边叹气一边给孙女梳头,换衣服。
段小秋是在对王兰英的质疑中长大的。不断扩大的心理阴影,让她慢慢明白了后妈这个角色究竟意味着什么。一次,她顶着鸡窝头走过大街时,邻居杜奶奶的一句话启蒙了她:王兰英这个后妈当得可真不行,段小秋以后可有苦日子过了……那时候段小秋还小,还不懂什么是“王兰英真不行”,但她已经尝了“苦日子”的滋味了。
王兰英刚过门那会儿还装装样子,后来就不装了,脾气上来了谁都骂,骂奶奶老不死的,骂段小秋是个討债鬼。王兰英骂的时候,段老三从来不敢插嘴。奶奶虽然护着孙女,但毕竟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干脆躲出去,求得个眼不见心不乱,耳根清净。
3
陈默对段小秋说出“我想你”这三个字时,是一个周末的早上。
段小秋盯着那三个字,看了半天,有些激动,又有些委屈,却没有回他。过了一会儿,陈默拨通了语音。听到他的声音,段小秋一下子就原谅了他。
半个小时后,陈默来了。
陈默一进门,就抱起了段小秋,还没走到床边,就已经把她剥了个精光。一个像贪嘴的孩子,一个像娇嫩的鲜笋,说不清是贪嘴的孩子生吞了鲜笋,还是娇嫩的鲜笋把自己献了上去……
风平浪静之后,段小秋贴近陈默的耳朵说:“我以后要常常见到你。”
陈默把伸在段小秋脖子下面的手臂弯过来,搂住她的肩膀,没有回答。他看着上方的那块天花板,灯是三角形的白色吸顶灯,灯罩上有浅蓝色花纹;四周的墙壁很白,对着床头的那面墙上挂满了干花;通过卧室的门,能看见客厅放着一架黑色的钢琴,钢琴上有一只花瓶,插着两枝香水百合,正开得馥郁芬芳;朝南的落地窗前放着原木色的大书桌,一角的笔架上挂着大大小小数十支毛笔,各类书法、国画教程摆放得整整齐齐,正中间铺着一张宣纸,一半是原色,另一半涂成了乌云翻滚的样子——好像那里随时都会生发出一个故事。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