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从此,她失去了那个家(8)
设色宣纸
烦死了!烦死了!段小秋捂着耳朵。可没人会帮她,无论段小冬对她做什么,最后父母骂的一定是她。段小秋闭着眼睛,无声地抗议。
一个周日的中午,段老三进城卖菜去了,奶奶去邻居家串门,王兰英带着段小冬不知去了哪里。家里没人的时候,是段小秋最放松的时候。她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看书,盛着小鸡的纸箱就放在不远的地方。一只芦花鸡站在纸箱旁边,它身后有一堆新鲜的鸡屎。段小冬每天吃的鸡蛋,就是那只芦花鸡下的。这让她更加坚信,鸡蛋发出的就是鸡屎的气味。芦花鸡咕咕叫着,绕着纸箱转圈儿,这儿挠一下,那儿挠一下,好像要把小鸡从纸箱里刨出来。
鸡犬不宁。这是段小秋在语文课上新学的成语。她不喜欢这个成语。
段小秋跑过去,赶走了那只芦花鸡,伸头俯视着纸箱里那些鹅黄色的小东西,想起段小冬对着她张嘴的样子。脚下那摊新鲜的鸡屎,正散发着腥臭的味道。一只芦花鸡已然如此,要是这些小鸡都长成芦花鸡,那可真就鸡犬不宁了。段小秋四下看看,发现窗台上有一盒火柴。火柴盒又脏又烂,猩红的火柴头从盒子里探出来,像一朵朵熟睡的火焰。段小秋的手伸向了那个火柴盒。
但段小秋就是划不着火柴,第一根断了,第二根又断了。当她划第三根的时候,听到一个声音:“小秋,你要干什么?”
段小秋的手一抖,火柴盒掉在了地上。不知什么时候,她的同学杜明站在了身后。看到段小秋紧张的样子,杜明好像明白了一切。然后,他们成了同谋,在杜明的协助下,纸箱里的稻草燃烧得无比欢快。她看着跳动的火苗里无处可逃的小鸡,又想到一个成语:心花怒放。小学六年级的段小秋已经学会了很多成语,譬如凤凰涅槃,譬如玉石俱焚……她想,小鸡不是凤凰,它们不可能涅槃,但它们肯定和那纸箱玉石俱焚了。
院里的风卷起浓烟和热浪扑面而来,杜明拉起段小秋飞快地跑出了家门。
“天呀,哪个天杀的干的?我的一窝鸡呀……”听到王兰英的号啕时,院子里的纸箱已烧成灰烬,空气里还残留着焦煳的味道。
后来,段小秋跑去屋后的水塘边,用一根树枝挑开扔在垃圾堆上的那一小堆灰烬,先看到一个,接着又是一个,再接着,是一堆尖尖的焦黑的鸡头骨……奶奶在水塘边找到她时,被她的样子吓坏了。拉着她的手回家的路上,见人就问:“你看这孩子,眼睛都直了,这是咋回事啊?”
段小秋的眼睛一眨不眨,黑眼珠一动也不动,像中邪了似的。奶奶喊来了杜明奶奶,杜奶奶连着给她叫了三天魂,她才恢复了正常。
王兰英认定是段小秋干的。奶奶觉得王兰英太过分了,跳出来为孙女说话:“你胡说什么啊,她才十二岁,有你这么糟蹋孩子的吗?”奶奶一般不和王兰英起冲突,但忍无可忍的时候,她还是有办法的。奶奶降服王兰英的办法就是站在街口数落她的不是,让左邻右舍的邻居们来为她助阵。王兰英再彪悍,终究还是在意闲话的。她没有证据,只能把火气憋在肚子里。但她再看段小秋的时候,眼神里就充满了仇恨。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