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老庙的上空(18)

2022-09-06 10:07:59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回到古原,父亲说,跟你商量个事。 什么事?我站在火炕边,看着父亲。 我把那份搬迁合同签了。父亲说。 你要搬出古原?我小心翼翼地问。 谁说我要搬出古原?

回到古原

父亲说,跟你商量个事。

什么事?我站在火炕边,看着父亲。

我把那份搬迁合同签了。父亲说。

你要搬出古原?我小心翼翼地问。

谁说我要搬出古原?父亲继续抽着烟。

你不是说签了合同?我不解地看看他。

合同签了,也不等于我要搬出古原。

那你是啥意思?我莫名其妙地望着父亲,被这个老头儿弄得满头雾水。

父亲又抽了几口烟,眼睛望着老土屋的屋顶说,你看,咱家这老土屋,夏天漏雨,冬天透风,早就是危房了,还不如老庙的厢房里住得安稳。咱一家人搬到庙上去住,你们看怎样?

庙上?我惊诧地望着父亲。父亲没有抬眼看我,继续抽着烟,那半截烟头已经快烧到他发黑的手指了。

父亲说,镇里要搞旅游,这是大事,不要因为咱老万一家,拖黑松岭的后腿。我跟秋山说了,这老土屋就让人家拆了吧。父亲心平气和地说。

你说拆,就拆吧,只要不离开古原,住哪儿都行。我说。

父亲抬头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我注意到他的脸上有一层看不见的黑暗。他说,趁天还暖和,明天就搬吧。说完,倒在炕上,身体弯曲成一只老弓。

空气冰冷,潮湿。暮秋天气,老庙里充斥着一股阴寒之气。为了抵挡寒冷,我提早穿上了过冬的棉衣和保暖裤。松果把那件从夜来香带回来的枣红小棉袄裹到身上,下面配一条肥大的黑色毛料宽腿裤子。这身装束让她看起来显得笨拙而成熟。我的父亲则把老描金柜子打开,取出那件穿了很多年的破羊皮翻毛棉袄捂到身上。我们在西厢房的古砖地面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干谷草。在谷草上鋪了褥子,晚上睡在上面。因为父亲在东厢房新盘了两盘大火炕。麦秸泥还是湿的,满屋子飘散着潮乎乎的麦秸泥的味道。父亲把两盘火炕的火膛里加满了炭块,烧着,很快就把火炕熏干了,东厢房里的寒气被逼出去。到第三天,我们就把厢房里的谷草搂到东厢房的火炕上。腾空的西厢房成了松果的草编艺术馆。她把从老土屋搬上来的草墩子、箅子、篓子、篮子错落有致地摆放起来,她还把从山上捡回来的枯褐色的松塔用麻绳串起来,做成风铃。

早晨,我走出东厢房,穿着我唯一的一件深灰色中长款呢子大衣,那是我大学毕业的第二年和前妻结婚时买的新郎服,一直被我珍藏着,舍不得穿。现在它成了我唯一的御寒之物。古庙深深,一进两院。前后大殿,东西厢房,建筑规制严整,金色的琉璃瓦,翠蓝色的屋顶,斗拱飞檐,这一切托着老庙上空冷清幽蓝的天空。我不是考古学家,我不懂老庙的考古价值,但我无数遍阅读过老庙里的那些刻在石头上的碑文,这老庙应属宋元时期的建筑,虽历经千年的沧桑风雨,依旧敦实坚固。我抚摸那些冰冷的石头、墙壁,我在古老的寺庙里安了家。我没有欣喜,也没有悲伤,有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宁静。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