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游西安古都

2022-09-06 09:52:5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永州行吟,有人说,游西安古都,每走一步都是一部书。这是因为,古城长安是历代皇朝的建都之所,千百年来,王侯将相、文人雅士、市井平民留下了不少古老的传奇故事。宫廷城

永州行吟

 

有人说,游西安古都,每走一步都是一部书。这是因为,古城长安是历代皇朝的建都之所,千百年来,王侯将相、文人雅士、市井平民留下了不少古老的传奇故事。宫廷城堡、古刹陵园、亭台楼阁,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处处印有历史的痕迹,见证历史的沧桑。

较之西安,永州地处偏远,自古为官宦流放之地。这里舜帝皇陵雄踞于九嶷山下,道教圣地掩映于阳明山中,五岭逶迤由此而南,湘水潇水于此合流,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多少文人骚客,带着文化自身的光辉,创造历史,传播文明。追溯永州历史的足迹,正像翻开一部经久的文化大典。

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八司马因参与王叔文集团而被彻底清算,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于是,永州与这位唐代古文运动领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柳子厚墓志铭》)可见当时柳宗元在文坛的地位和影响。

柳宗元与韩愈一起,高扬文风改革的大旗,摈弃骈文的陈言俗套,赋予散文创作随意而自由的空间,其代表作之一《永州八记》即创作于永州,作为久居长安的山西人,见惯了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黄土高坡、沙漠戈壁的风光。来到南方,满眼盈耳的是百草丰茂,树木丛生,绿荫翳翳,鸟语花香,一派盎然景象,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唤醒了柳宗元那颗冷彻而干涸的心,使之重新找回了对生活前景的渴望。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钴姆潭西小丘记》)一堆普通的石头,在柳子厚的眼里是如此优美而奇特,且这般的富有生命和血肉。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被朝廷流放边陲的官员,本应怀着满腹牢骚和千般无奈,聊以虚度时日,为什么柳子厚却将这里的山水风物描绘得这么幽静和美好?除了逃避现实,寄情山水,可作肤浅的注脚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古代知识分子忠君报国的思想和对未来充满希冀的进取心态从创作动机里折射出来。这正是文人情操使然,人格魅力所在。后人为纪念这位散文大师兼地方父母官,建了一座柳子庙,至今还供奉着柳公神靈,陈列着河东文翰,人们在对柳公文辞佳构啧啧称颂的同时,不能不为文人宽博的襟怀和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所倾服。

诗人元结,少时“与丐为友”,同情贫苦,痛心战乱,憎恨苛敛,留恋乡情。“尝欲济时难”,怀着对劳苦大众的深情,呼唤正义与平等。主政道州时,以其宏阔气概撰写《大唐兴中颂》,邀鲁郡开国公大书法家颜真卿亲赴祁阳书丹于浯溪悬壁之上,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而后,刘长卿、黄庭坚、米芾、杨万里、张孝祥、董其昌、秦观、李清照、范成大、张栻、王夫之、杨维祯、阮元、何绍基、吴大潋,一连串闪烁着中华文化光辉的历史名人,或游历于此,或题赠于斯,五百余块石碑,琳琅满目,书风各异,各领风骚,历经风霜雨露的洗礼,浯溪这片江南最大的露天碑林,用历史记录着永州人民的文化精神。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