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河洛谣》(11)
河洛谣
赵匡胤最擅长的就是棍,这个是祖传的。他平时使用的是一根三十六斤重的铜棍,叫作哨子棍,以其结构独特,简练实用难防,演练威猛霸气闻名。他的游龙棍法,一共三十六式,讲究的是以气驭棍,棍随意行。曾伴随他打遍天下、开山立国,所以后人称太祖盘龙棍。其练法至今仍然为各大门派密珍保留,鲜有得见真容。
赵匡胤有一次给一凡大师演练后,大师对他说,长棍固然好,但遇到短兵相接的时候,施展不开,不如再练一套拳,不但能防身护身,还能进攻对手。赵匡胤本身就是官宦世家,武术世家,经过一凡大师的点拨,他就自创了一套拳法。他的拳法时拳时爪,威猛凌厉,舒展自如。后来赵匡胤带兵时,综合士卒在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式长拳。日后他登基成为一代帝王后,士卒犹觉此拳的珍贵,乃名之为“宋太祖三十二式长拳”。太祖长拳以实战性著称于世,号称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少林寺也对太祖长拳另眼相看,公开承认太祖长拳为少林武功最大的别枝,由此可见太祖长拳在中国武术大家族中非凡的地位。中国流传至今的武术中,以太祖长拳命名的拳系流派,从山东,河北沧州,河南嵩山,云南,福建,最后到台湾,由南到北不在少数。就连《四川武术大全》中记载的赵门也是假托赵匡胤而得名,故称赵门。
这天,赵匡胤提出又要去巩县。
母亲杜氏说:“胤儿,为娘想跟你到巩县走一趟。”
赵匡胤说:“娘,您要到希玄寺上香?”
杜氏摇摇头,说:“为娘想到龙窝沟祭拜祭拜杜员外(杜甫)。”
虽然不喜读书,对于这位前朝诗人杜甫,赵匡胤还是知道的,他喜欢这位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仅是唐朝由盛转衰时的写照,也是当下的真实写照。赵匡胤很孝顺,平时对母亲的话那是言听计从,叫他往东,他不敢往西;叫他打狗,他不敢撵鸡。听母亲说要去祭拜杜甫,赵匡胤满口答应了,自己没文化,沾沾文化人的灵气也好啊。
杜氏又解释说:“若是认真考究起来,为娘也算是杜员外的第六代后人,虽是远门旁系,一笔写不出两个杜字,毕竟一个老祖宗。”
听说母亲是杜甫的后人,赵匡胤也立时自豪起来,母亲是杜甫的后人,自己当然也算是杜甫的后人了,于是,他顾不上吃早饭,换了一身洁净的衣服,携带着香烛,和母亲合乘玉龙驹出发了。
刚过偃师地界,就到了龙窝沟,杜甫墓在龙窝沟的岭上。
“娘,这地方咋叫龙窝沟呢?是不是有些来历?”赵匡胤好奇地问道。
杜氏颔首一笑,不紧不慢道:“汉朝末年王莽篡夺政权,刘秀起兵反抗。然而,王莽兵多将广,刘秀势单力薄,反被王莽追杀。刘秀逃到河南巩县时,曾躲避在一条荒沟里,脱离了危险。刘秀称帝后,这个荒沟被老百姓称为龙窝沟。”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