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河洛谣》(13)
河洛谣
赵匡胤看到母亲的样子,后悔自己言重了,不忍继续打击她,缓了口气说:“娘,治世用文,乱世用武,现在正是天下大乱的时候,兵戈未靖,孔孟之道确实用处不大。我练习武艺,不说平定天下,起码可以防身吧。”
杜氏知道说不过赵匡胤,也就打消了念头,轻轻叹了口气。
赵匡胤为了逗母亲开心,说:“娘,这里离古驼岭不远,我带您到那里转转吧,那可真是个好地方。只要您和爹愿意,我都想把家搬到那里呢。”
杜氏扑哧笑了,心说这孩子太天真了,家哪能是说搬就搬的。
到了古驼岭下,母子二人刚要上岭,赵匡胤猛感眼前一黑,口鼻出血,昏厥过去,歪在玉龙驹身上,差点儿栽下来。杜氏给吓了一跳,大声叫道:“胤儿,胤儿,你这是怎么啦?你不想读书就算了,可别吓唬娘啊!”
听到母亲的呼喊,赵匡胤略微清醒,带住玉龙驹后,一下子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当即紧闭双眼,口不能言。
这时正值当午,阳光直射,大地像个不透气的蒸笼,闷热闷热的。杜氏想把赵匡胤拉到路边的树荫下,根本拉不动。她一边焦急地呼喊一边四处张望,希望有过往的行人来帮帮忙。同时,杜氏还不住地念叨:“杜员外啊杜员外,您是前辈,大人有大量,可不能跟晚辈儿一般见识,胤儿也就是顺嘴说说,其实还是蛮尊敬您的,您可千万保佑他不能出事啊!”
渔娘女胜男妙手解倒悬
因为战乱,儿子身体孱弱,一是怕被征兵,二怕乱世被山大王祸害了,苟仙儿便悄悄把儿子送到了隱居在浮戏山深处的岳丈家,一来山高林密,乃乱世避祸胜地,二来可以照顾岳丈一家。当然,对外人讲,他就说儿子被掳走当兵去了。儿子安顿好后,苟仙儿就把全部心思放在女儿渔娘身上,把她当作男儿来养。渔娘就是开篇引子中提到的跟赵匡胤同日生的那个“心里想”。渔娘性格外向,风风火火的,有点儿泼辣,倒是有点儿男子汉的味道。“文武院”背临邙岭,前朝河洛汇流,一山二河,在苟仙儿的教导下,使得渔娘上山能耕,下水能游。不少男孩子不会干的农活儿她都会干,如犁地,到了地里,一手扶着犁铧,一手挥舞着鞭子,把牲口驯得服服帖帖,老老实实地在前面拉犁。有一次,一头牛可能欺负她是个女孩儿,不拉犁铧也罢,还示威似的卧在地上不起来。渔娘也不急,挥舞着鞭子抽打那头牛。那根鞭子也是渔娘自制的,鞭梢儿有尺把长的缨子,都是牛皮撕扯成的绺子,挥舞起来,不但呼呼作响,还跟利刃似的厉害。最后,那头牛知道不起来,渔娘非打死它不可,只好乖乖地站起来,听从渔娘的口令,拉起犁就走。后来,那头牛只要见了渔娘,就两眼发怵,身体哆嗦,不由自主地屙起稀屎来。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